第8版:专题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一路风雨一路歌 百般为民百般情
东方风来满眼春
荣 誉 榜
大事记
数说广西群文




 中国文化报 >  2016-11-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方风来满眼春

    原创儿童剧《鬼马小雀仔》

    2016年合唱比赛

    广西宜州“刘三姐”杯全国山歌邀请赛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2015年1月,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各地要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活动,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交给群众艺术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东方风来满眼春。自十八大以来,广西群众艺术馆与广西话剧团实现“馆团合并”,其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业务能力大幅提升。在自治区文化厅的指导下,广西群众艺术馆与各地市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形成合力,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举办各类艺术培训,开展公益群众文化活动和艺术创作,在八桂大地上树立了一面以文化惠民为特色的鲜艳旗帜。

    甲子一轮回,整装再出发。广西群众艺术馆将不忘初心,踏浪前行,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继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惠民服务,谱写广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艺术普及到家门

    “下一期的培训班什么时候开始呀?我还要报名。”“下次培训班还设在贝雪就好了,这边离我家近。”10月22日,在南宁贝雪国际舞蹈学校进行的广西群众艺术馆2016年秋季中国舞和拉丁舞公益培训班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结束后,小学员们纷纷围在广西群众艺术馆的老师身边,询问起下期培训班的事宜。

    公益培训是广西群众艺术馆针对普通群众开展艺术普及的重要平台,涉及乐、舞、书、画、戏、曲以及主持等项目,培训对象从五六岁的少儿到五六十岁的成人,还有专门针对私人艺术培训教师和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的专业培训班。从2012年实施免费开放后,公益培训班和学员的数量得到了很大增长,从今年起,广西群众艺术馆与南宁贝雪国际舞蹈学校等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由群艺馆的老师到南宁各个城区的教学点授课,把培训班开到了家门口。

    另一方面,群艺馆的老师们还主动把培训送进社区、村屯、学校。以戏剧和曲艺为例,广西群众艺术馆长期以来为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南宁市29中、翡翠园小学等各级院校提供长期的戏剧、曲艺培训辅导,排演了如广西艺术学院《马蹄声碎》、桂雅路小学《新龟兔赛跑》等一批优秀剧目。

    长期开展的公益培训与馆内日常组织的展览、演出、讲座,以及运用新媒体开展的艺术信息推送,使群艺馆在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欣赏的普及教育上变得更有层次、有体系、有深度、有广度,为广西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民成果落实处

    今年暑假期间,广西群众艺术馆带着重新编排的儿童剧《鬼马小雀仔》走进桂林,走进高校、走进社区开展惠民演出。作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剧目,这是《鬼马小雀仔》今年进行的第50场公益演出。今年以来,剧组成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依旧不辞劳苦,奔波广西各地,为聋哑学生、贫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农民工孩子们送去欢乐与笑声。

    自2012年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广西群众艺术馆利用馆内场地,加大了辅导力度,先后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的示范性培训免费开放培训项目,提供音乐排练室、舞蹈排练室、书画室、少儿培训室等活动场所。同时,通过展演、巡演、场馆演出等各种形式,让文化服务和文化成果走进广大群众当中。另一方面,广西群众艺术馆还全年培训辅导馆办红棉艺术团、艺术馆母亲合唱团、志愿者合唱团、知青艺术团、凤凰艺术团等30多个业余文艺团队。同时还充分发挥馆办艺术团的作用,这些团队每年开展的各类展演活动达800多场,极大满足了首府南宁及周边地区举办多样化文化惠民活动节目的需求。通过培训全市群艺馆(文化馆),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辅导员艺术专长水平,带动了大批业余文艺骨干活跃在农村、社区。

    有培训、有展览、有演出、有交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层次多重的文化项目和活动,使群众享受到丰富的文化惠民成果。据统计,在广西群众艺术馆的引领下,2015年全区各市县文化馆共开展文化活动(含惠民演出)4810项/次,投入经费3814万元,惠及群众1088万人次;开展各类培训与辅导(含下乡)9553项/次,服务群众近40万人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文艺人才。

    品牌活动节节高

    重大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调动群众文化热情、展示文化成果、打造地域文化特色重要的抓手。十八大以来,广西群众艺术馆自觉肩负起组织、指导、策划全区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责任,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的实惠,注重打造具有突出社会影响并具有推广普及价值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明星剧场周周演”让艺术欣赏成为市民周末娱乐的一大选择;“百姓迎春”“魅力北部湾”“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等活动把艺术精品送到了社区、农村、工地、军营;“八桂群星奖”“基层群众文艺会演”等把单纯的艺术欣赏上升为百姓演给百姓看;“三月三——桂风壮韵”节庆活动、歌王大赛等活动在丰富节庆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弘扬了民族民俗传统;“名嘴群星·声动八桂”广西节目主持人邀请展示、广西微电影大赛等创新类活动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空间;连续八届的“炫舞南方·广西广场舞大赛”引领了广西广场舞的健康发展……这些活动覆盖面广、出精品多、基层群众参与性强。在品牌活动的带动下,全区群众文艺水平明显提高,全民艺术普及成效显著。

    作为广西群众文化的龙头阵地,要为全区的群文工作树立创造不止、勇往直前的标杆。在这样的目标激励下,广西群众艺术馆不断拓展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域和范畴,挖掘群文活动的样式和内容,使传统活动越办越强,创新项目越办越多。为全民艺术普及,为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做贡献。

    创新思路育人才

    10月26日至11月8日,广西群众艺术馆举办广西第二届小戏小品创作研修班,50多名基层文艺创作骨干汇聚南宁,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高强度集训。

    “小戏小品创作研修班”是文化部“三区”人才扶持计划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全区小戏小品创作水平,着力在创作、编导、表演上挖掘、培养人才,力求起到“扎根基层取素材,搬上舞台为群众”的作用。广西群众艺术馆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已经建立了长效帮扶结合的机制,实现了业务培训向高层嫁接,让基层文艺创作骨干直接得到如周光、张华、李小青、顾学军、蒋抒华等国家级专家面对面的点拨指导,收获更大、成长更快。

    为提高基层文艺骨干的业务水平,广西群众艺术馆结合公益培训和“三区”人才扶持计划,加大了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全区群文人才队伍建设上探索新办法。

    2015年,广西群众艺术馆与文化部基层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山东大学)合作,先后举办了广西群众文化业务干部音乐编创、舞蹈编创综合能力培训班。60位学员学成后,有近1/3的学员的作品在第十七届八桂群星奖、第九届广西剧展、第四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等业务评比活动中参赛并获奖。此外,还建立了(梧州)戏剧曲艺培训、(北海)美术摄影培训等基地,以“基地模式”发展道路,探索“三区”专项工作可持续发展。

    2016年,广西群众艺术馆在总结以往“三区”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转变工作思路,通过5个“三区”人才培训基地定点培训、选派业务人员到县文化馆包点服务、开展项目支持等方法,开展人才培育工作。上半年已选派业务人员46人次,分赴上林、忻城、环江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文化帮扶、包点服务工作。还举办了培训班12期,培训文化馆(站)、文艺骨干共360人次,增强了基层群众文化的自我造血能力。

    对外交流惊喜多

    广西是一个洋溢着浓郁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自治区,在2009年的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庆典活动上,汇聚了铜鼓、吊脚楼、绣球、梯田和浪花等元素的广西彩车“壮乡欢歌”至今仍让人难忘。在打造民族文化强区的道路上,广西群众艺术馆作为最有活力的主力队伍,一直深挖民族元素,塑造民族气质,彰显民族形象。

    2012年春节期间,广西群众艺术馆组织了一支以歌舞为主的演出队伍赴韩国参加“欢乐春节”对韩文化交流展演,取得成功。 2014年,由广西群众艺术馆发出倡议,广西、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打造“民族之花别样红”——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品牌,并逐步建立起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群文交流机制。今年,广西群众艺术馆推出了2016年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名嘴群星”节目主持人邀请赛,吸引了全国共5619名基层选手参加。

    广西连续八届举办“广西歌王大赛”活动。2015年11月,广西群众艺术馆在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举办了“刘三姐”杯全国山歌邀请赛,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的民间歌手用最原始、最自然的方式让观众领略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山歌的无穷魅力。 十八大以来,广西群众艺术馆开展了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并建立起省际群文交流合作机制。几年来,广西不仅与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搭建了群众文化合作交流平台,而且与海南、天津达成了群文合作共建长效机制的意向,并向其他省区拓展。其中,广西群众艺术馆2015年间通过组织、参与13项“请进来”和12项“走出去”活动,以群文项目合作、剧目演出、赛训的方式,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从而展现“魅力广西”群文新风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