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
据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乡村旅游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和升级期,去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乡村旅游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进入到大旅游时代。
乡村旅游不再是“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而是成为与城市相对应的一个空间概念,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乡村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发展乡村整体旅游方面,陕西省咸阳市的袁家村影响力较大,作为后来者,袁家村为什么能后来者居上?陕西省在乡村旅游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袁家村的“关中民俗”模式
咸阳有2260多年的建城史,悠久的历史使得这里成了蕴含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名城。在这里,不仅有汉唐帝陵等历史遗存,还有九嵏山、渭河等雄奇大美。即便是一个小村,一座老宅,甚至秦砖汉瓦都能引出一个传说,一段历史,一个革命故事,浸润着中华文明的光辉,凝聚着浓浓的乡愁和传统文化的情结。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咸阳发挥人文、区位以及资源的优势,使其乡村旅游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地超越了初期的农家乐初始阶段,向全链条、复合型、多功能的新型服务业转型。乡村旅游看咸阳,如今已经成为陕西乡村游的一张名片。
据了解,2015年,咸阳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50万人次,今年十一黄金周仅乡村旅游就接待各路游客417万人次。袁家村作为咸阳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不仅好在这一片果园环绕,还有能够复活人们记忆的老房子、老街巷、舌尖上的老味道,更好在袁家村有一个好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袁家村看似寻常,却不是谁都能复制的。袁家村是咸阳市的一个小村,户籍人口62户,仅286人。然而,从2007年开始开发旅游,游客百万,收入过亿,2015年“十一”黄金周,日接待量18万,超“兵马俑”居全省首位,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
在业内人士看来,袁家村的成功源于专注。如果说退回到2007年的袁家村,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自然村,没有什么旅游资源。能把旅游做到这个程度,最大的立足点就是因地制宜,专注于本来的样子,专注于能做的。
袁家村的主题是关中民俗,村民的语言,村民的衣着,这些都是关中民俗的一部分。袁家村就觉得这个能做,别的做不了,也不会做。
据了解,袁家村最开始搞旅游,就是要解决农民的问题,要让农民致富。这跟全国旅游景点都不一样,袁家村是在村里做旅游,参与者都是农民,有本村的也有周边村的,做旅游特别接地气。“一般景点都是预计投资多少钱,预计要征多少地,预计得把多少农民搬出去,预计多少年能把钱收回来,一张门票得卖多少钱。袁家村不是这样算的,村民自己做,袁家村村民要把自家的生活做成旅游,可以让游客在这里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相关负责人说。
“乡村旅游要依托农村资源,深耕地域文化,注重表现手法,丰富休闲业态,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努力让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的乡村生活逐渐成为民族文化传承新方式,城乡居民心灵与情感新归宿。”礼泉县委副书记钟伟说。
找准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近年来,陕西的乡村旅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成功创建17个省级旅游示范县,6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示范点,79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共接待乡村旅游人数47166.5万人,年均增长30.3%,收入500.8亿元,年均增长30.8%。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5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5%和25.7%。以袁家村、马嵬驿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在陕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看来,取得这样的成绩归功于找准了正确的发展路径:先是旅游示范县创建的带动,留坝、商南、凤县、石泉、柞水、礼泉等17个示范县已经成为深受广大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年游客接待量都在县域人口的10倍以上,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例都在15%以上。
接着以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支撑。按照“旅游+城镇化”的建设思路,将古镇修复、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打造了青木川、照金、华阳、漫川关、陈炉、凤凰等一批文化旅游名镇。2015年,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全年共接待游客1640.35万人次,旅游收入81.07亿元。
随后,持续打造旅游村镇品牌。按照《旅游特色名镇评定规范》和《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规范》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打造了袁家村、上王村、美阳村、东黄村、北郭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和葛牌镇、黄柏塬镇、香泉镇等一批旅游特色名镇。
此外,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步伐。按照A级景区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了袁家村、马嵬驿、青木川、华阳古镇等4A级景区和周至水街、重泉古城、茯茶小镇、诸葛古镇、棣花古镇、龙泉山庄、白鹿原民俗村等一批3A级景区。
“顺应大众化旅游时代游客个性化消费需求,充分利用和挖掘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坚持农村、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在发展中形成的主要经验。”杨忠武说。
创新旅游业态
乡村旅游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了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购物等需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旅游业态,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陕西省的乡村旅游去的成绩引人瞩目,但杨忠武表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要抓好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突出乡村旅游的原生态。继续加大地域文化挖掘,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以田园风光为韵,以乡土文化为魂,让乡情乡愁在游客心中生根。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必须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给游客留下乡村旅游独特的文化印记。”杨忠武说。
陕西不仅有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风格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乡土民俗和文化传承也不尽相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自然环境的营造,又要通过挖掘民间文化、地域文化,结合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吃农家饭、赏农家景的传统乡村旅游项目,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的业态便提上日程。特色餐饮、田园风格、拓展登山等新业态成为近年来乡村旅游的新宠。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休闲度假、精品民宿、康复疗养、创作基地等新的业态,将更多地吸引大众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