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美术的“温度”
回声壁
全国首个社区流动美术馆揭幕
个展秀
“丝路·岩语”梳理中国岩彩画发展历程
“全球水墨画大展”将在香港举办
文莱和中国举办联合画展纪念建交25周年
中国当代水墨作品佛罗伦萨开展
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深圳举办
北京容珍堂美术馆举办名家精品展
“斟墨携缘”中国画联展在京开幕
北京东城美协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文化报 >  2016-11-2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术的“温度”

梁腾

    寒冬渐袭,很多地区已经慢慢进入沉寂和冷清。近日,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山西省平遥县“西良鹤村龙天庙”和“东凤落村普照寺” 壁画被盗。公开资料显示,龙天庙和普照寺均属平遥县文物保护单位。山西一些文物工作者表示,这两起壁画被盗事件,只是山西古建筑壁画失窃的冰山一角。这样的事情着实让人心寒,不只是因为古老的壁画被损毁,更是对传统艺术毫无敬畏之人心。

    近来全国各大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似乎为我们带来了些许“温暖”。如中国美术馆“朽者不朽:陈师曾诞辰140周年特展”“此中有真趣——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浙江美术馆“且饮墨沈——纪念王茝孙诞辰130周年书画展”、何香凝美术馆“何香凝艺术精品陈列”及“‘取借与变革’20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展”等等,这些展览勾勒了一个时代,对于20世纪中国画走向现代有着开拓性价值和文化启示。很多历史性的印记引发新的思考,这些有“温度”的展览也让我们重新考量中国画的传承方式。

    对于中国画,有关其传统色彩理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研究,也缺少一个以‘中国传统色彩’为中心词的话语平台。11月21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的“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为开拓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牛克诚认为从古代留传下来的众多艺术品及历史遗迹中可以发现,古人在色彩运用上有许多高级的地方,这些色彩实践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理性的色彩逻辑。如果能找到其中的原理,便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日前,“城市·梦想——深圳地铁美术馆系列展”之“城市记忆”展确实将艺术带到了生活中。展览伴随着深圳地铁轨道3期工程的开通,在深圳地铁9号线上梅林站、深圳地铁7号线华强南站、华新站、桃源村站4个站点拉开帷幕。“城市记忆”将优秀藏品带入地铁公共空间,通过架上和架下、动态和静态、影像和装置、观看和互动等多种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也为这个城市在初寒料峭的冬天洒上了艺术的“暖阳”。

    将作品放到公众的视野中,对于一个城市,对于你我,都是有意义的。近日,刘墉、毕薇薇夫妇捐赠的31幅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在作品交接现场即表示:“要尽快让这批捐赠作品公开展出,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同样的,“永恒的温度”纪念路德维希夫妇捐赠20周年作品展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在德国驻华使馆和中国美术馆举行。路德维希夫妇继承父业,将专营巧克力产业所赚取的资金用于收购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并且捐赠给了多国的数十个美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是他们理想实现的最后一个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界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些作品无疑成为当时美术探索与创新的重要启示。” 据称他们的捐赠是无偿的。其实他们所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兴许这样能更好地让我们对艺术抱有敬畏之心。作为今天的我们,应该记住他们为美术界带来的“温暖”。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