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文艺团队聚武汉 民间文化竞风流




 中国文化报 >  2016-11-30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团队聚武汉 民间文化竞风流
——“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湖北省首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侧记

    吹打乐《丝弦锣鼓》串烧

    民俗歌舞《土家撒叶儿嗬》

    舞蹈《皮影情》

    长阳南曲《渔家乐》

    恩施扬琴《黛玉葬花》

    宜昌吹打乐表演

    黄梅戏《王瞎子骗婚》

    梁山调小戏《挖穷根》

    徐  超   李协萍

    11月23日至26日,来自湖北省17个地市州各文艺团队的800多名演员齐聚武汉,在4天的时间里用49个节目为几千名观众奉献了4场精彩绝伦的演出,火爆的气氛驱散了初冬的寒冷,带给观众无限暖意。

    “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湖北省首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和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分为民族器乐、小戏小品、民间曲艺、民间歌舞4个类目进行展演,每场展演结束后,由5名专家评委和17名大众评委现场打分,经评审合议后评出展演的各项奖项。本次展演共评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6名。

    节目:荆风民俗 古风新意 

    此次展演的大部分节目都与当地民俗民情有关,比如舞蹈《土家族撒叶儿嗬》就是一种祭祀歌舞;民间舞蹈《闹花轿》则表现的是嫁娶风俗。荆楚大地的民俗文化犹如散落在民间的珍珠,在流逝的岁月中滋养着民众,是人民生活的诗意表达。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很多民间文化日渐式微,甚至凋零、湮灭。湖北各地高度重视民间文艺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一批特色的社会文艺团队,举办民间文艺展演,让草根艺人和民间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纯正的民间文化盛宴。

    在铿锵的锣鼓声里,在美妙动人的歌舞里,在富有乡土气息的南腔北调里,湖北各地的风情一一展现:大冶千年不息的炉火、罗田变换无穷的美景、棉乡天门清新的早春、仙桃的荷香、黄石的花海、梁子湖的红菱、枣阳的酸浆面……多少年的乡土传承,多少年的质朴情怀,怎能不让人眷恋!

    在土家汉子雄浑刚劲的动作里,在清丽婉转的琴声里,在古朴动人的戏文里,观众对其中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生命观念心生敬佩,对“闲来简板敲明月,醉后渔歌云春秋”的生活场景心生向往,对“日出东方晚落西,世人何必用心机”的感悟油然认同……多少人生智慧,多少民间真情,尽在一笑中!

    节奏鲜明、曲调流畅的枝江吹打乐与清新明快、极富表现力的土家打溜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传承和创新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古老的皮影戏配上现代的烟幕技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传统的曲调曲牌唱的是精准扶贫、廉洁党风、公益事业,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聚焦传统行业的《九佬十八匠》被搬上舞台,让年轻一代对逝去的时代增加了了解,更让中老年观众对民间艺人的生活无限缅怀,具有朴素和怀旧的美感……传统民俗演绎出的时代气息、流行风尚,始终贯穿、洋溢于展演节目和团队。

    团队:扎根乡土 服务乡亲

    优秀的节目离不开优秀的团队。社会文艺团队是指群众文化工作者及业余文艺爱好者组织或参与的社会文化团体。其活动形式便于群众参与,内容贴近群众生活,是广大群众文化权益自我保障的直接体现。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会文艺团队是文化强省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对接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活基层文化资源要素、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湖北省首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全省市、县、乡三级层层发动、集中展演,踊跃报名、积极参与的社会文艺团队就有3万多支。这些文艺团队涉及各行各业,既有社区居民、离退休干部,也有农村群众、进城务工者,还有企业工人、在校学生和自主创业人员。在展演活动的开展中,一批扎根基层、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群众文艺工作队伍逐步壮大,一批文明和谐、友爱互助、水平精湛的群众文艺团队茁壮成长,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审美品位、健康积极的群众文艺作品应运而生,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带动性的群众文艺品牌活动渐成规模,为进一步丰富活跃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有益贡献。

    2014年,湖北省文化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社会文艺团队建设的意见》,就规范队伍建设与管理、改善活动设施和设备、拓宽活动舞台和空间、加强对社会文艺团队的投入、加强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等做了细致的要求。湖北目前已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社会文艺团队培训网络。

    本次展演的节目黄梅戏《王瞎子骗婚》摒弃传统表演内容里的糟粕,以清新的格调、诙谐的语言和真情实感的人性美征服了观众的心,让全场观众叹服。该剧是由黄梅县禅文化黄梅戏剧艺术团新编的黄梅剧,排练历时两个多月,最终呈现很惊艳。该剧团在乡镇村落的演出场场爆满,甚至远在江西的观众都赶来看演出,每年观众近10万人次。长期以来,该剧团不盲目迎合市场,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该团团长认为“流传千年的黄梅戏是绿色生态精神食粮,一定要坚守文化的节操”。今年湖北洪涝灾害期间,剧团还为受灾群众及抗洪官兵进行了多场慰问演出。

    京山县实验花鼓剧团此次带来的表演唱《九佬十八匠》也给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剧团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时间的洗礼,终于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演员们苦练“一专多能”,人人能歌善舞,个个能操作音响,演出时大家不分台上台下,主动配合、全力以赴;剧团还探索群众欢迎的演出形式,通过拓展家庭文化、培育企业文化、助推广场文化,拓宽了自己的市场生存空间,最终赢得了社会认可,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该剧团每年演出都在200场以上,其中文化惠民演出50场以上,每年演出收入50万元左右,观众人数也有了大幅提高,在全县1000多个农户家门口进行演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当地的干部群众称为“新时期活跃在本乡本土的文艺轻骑兵”。

    展演:草根唱戏 民间精彩

    “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系列展演活动是湖北省重要的文化活动品牌,主要展示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作品,具有很好的群众口碑和广泛社会影响。自2014、2015年连续两年以广场舞展演的形式推出以来,该活动已经成为全省广大群众乐于参与、竞相展示、自我提升的良好平台。本届展演活动首次面向全省社会文艺团队,分为百佳民营艺术院团评选、“民间文艺能人”网络评选和优秀社会文艺团队展演三项内容,其中,舞台展演以展示具有民族民间特色、地域原生风貌、适合舞台表演的民族器乐、民间曲艺、小戏小品、民间歌舞4个艺术门类为主,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基层群众的热烈响应。

    本次展演是湖北省社会文艺团队的首次展演,但是反响之好出乎意料。“跟以前相比大不一样了。以前我们忙得热火朝天,但是观众还需要我们去动员。现在好了,根本不用组织,都是自发赶来看节目。”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说,“本地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非常喜欢看这种草根文化节目,因为这些节目他们都十分熟悉。另外,对政府部门来说,组织本地文艺团队进行展演不仅节约了聘请专业演员的成本,也为普及民间文化和发现、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

    本次展演活动表演形式非常丰富,有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韵味十足的地方小戏、鲜活质朴的民间曲艺和热烈奔放的民族器乐,是一场真正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文化盛宴。展演的49个文艺节目是在全省的评比选拔、激烈角逐后产生的,展示了湖北地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代表着荆楚文艺工作者的水平和精神风貌。湖北省各级政府在此次活动中高度重视并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构建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的文化工作者也积极响应,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保证了此次活动组织得富有成效。湖北省群众艺术馆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在最终展演的演职人员接待、节目美化、舞台呈现等多方面尽心尽力,也给湖北省各地基层文艺工作者留下了很好印象。

    湖北省首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催人奋进的文化力量、动人心弦的民间文艺永远不会终场。(本版图片由游敏拍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