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佳霖)近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科学出版社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新中国考古从这里走出——纪念《辉县发掘报告》出版6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近30位考古专家参加了会议。
1950年10月,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辉县开始了第一次考古发掘,从此拉开了新中国田野考古发掘的大幕。195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次考古发掘报告《辉县发掘报告》,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开创了新中国考古报告编写出版先河。《报告》先对发掘过程进行系统描写,之后对遗物进行初步分析,这一编写体例为日后田野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编写树立了范本。《报告》中按照探方发掘,采取地层关系分析、器物类型学分期断代的方法,以及对出土遗物进行描述介绍,特别是对战国车马坑的保护和提取等,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辉县发掘报告》充分反映了当时考古工作者科学的发掘理念,先进的发掘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他还认为,该报告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收获,报告的编写及其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