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瑾
做了两季《伶人王中王》的评委,我对这个利用广大观众喜欢的综艺“真人秀”的形式来推广传统戏曲的节目有了深厚的感情。对于山西卫视和节目制作人白燕升,我充满了感谢;对于在两季节目中有着精彩发挥的各个剧种的艺术家,我充满了感动。
在《伶人王中王》之前,除了在多年前录制过一期“燕升访谈”之外,我与白燕升没有过多交往。所以,当他邀请我在节目中担当评委时,我诧异又惶恐。之后,听他介绍自己策划这档节目已有10余年时间,才最终得到山西卫视的支持,但在实际运作中又遇到了诸多困难后,我被他深深感动了,欣然应允。
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在电视上只要看到有关戏曲的节目,我都会自然地停下遥控器。近几年来,各地电视台制作的戏曲类综艺节目不少,一些综艺节目也已发现了国粹的特殊价值,会在节目里请来戏曲名家加入,以提升节目的质量和档次。在这些节目中,戏曲名家十分亮眼,而节目的评委、嘉宾也对戏曲名家格外青睐。比如北京卫视的《传承者》,于魁智、李胜素、胡文阁都参加过,他们都是当期节目的第一名。
相比这些电视综艺节目,《伶人王中王》显得更为厚重。这厚重首先在于参加节目的选手都是各个剧种的领军人物,他们都获过中国戏曲梅花奖,有些还是二度梅和梅花大奖获得者,也是院团或学校的管理者。可以说,他们都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家。
《伶人王中王》的厚重还表现在,参加节目的艺术家拿出的都是看家的本事。因为节目时间有限,这些艺术家都会在有限的表现时间内充分展示自己,所以他们拿出的都是自己的艺术精华。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也让《伶人王中王》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家的巅峰会。
节目中,我第一次知道山东聊城还有一个豫剧院,而且看到了60多岁的豫剧名家章兰的精彩表演;我欣赏到了川剧名家陈巧茹一出《打饼》的精湛做功;我看到了黄梅戏名家杨俊在《夫妻观灯》中眼神里都是戏……
我时常为这些艺术家的表现而落泪,因为作为一名演员,我深知从事艺术道路的艰辛,深知他们为台上的这十几分钟而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我也时常感叹,感叹这些地方戏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很多京剧人远远不及。
在《伶人王中王》的节目中,白燕升还会为观众讲一些艺术家的幕后故事,这些故事或感人、或有趣,将舞台的角儿还原成老百姓身边的普通人,让观众觉得和他们并没有距离,是可以亲近的。这也是节目厚重的表现之一。
舞台与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和数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戏曲演员通过电视综艺节目所达到的推广效果是非常可喜的。我真诚地替戏曲演员感谢白燕升、《伶人王中王》和山西卫视,感谢他们为戏曲的传承和推广所做的努力。
(本报记者 刘 淼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