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南国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东莞:充分发挥法律对公共图书馆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文化助力商圈蝶变转型
粤港澳编剧工作坊开班
黄埔: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形象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让馆藏文物活起来




 中国文化报 >  2017-02-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助力商圈蝶变转型

    2月8日,华强北开市晚会激情上演。

    陈建平  马  华

    2月8日,正值华强北传统的开市吉日。武汉媒体人秦志俊一踏入深圳华强北商圈,便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包围,狮贺新春、开市晚会、电子竞技嘉年华……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步行街两侧,卖场门前,醒狮队欢腾跳跃、沿街送福。万商电器城门口,第五届“醒狮贺新春”活动正在精彩上演:“鼓舞华强北”让人感觉新的生机,新的希望;“金鸡报晓贺新春”寄予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外国友人为华强北唱大戏”生动传情。

    夜幕降临,好戏连台,热情依旧。《最美是你》开市晚会在璀璨的灯火中拉开帷幕。安志顺打击乐团、韵鹏民乐团、华强北群星合唱团等深圳本土文艺团体和艺术人才,唱响鹏城花月夜,祈望鸡年万象新。

    第二天,在华强广场酒店前,秦志俊又欣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圳(华强北)电子竞技嘉年华”总决赛。2016年CGU联赛全国总冠军JQ战队与深圳赛区网吧赛常胜将军多彩GT战队巅峰对决。

    “一个崭新的国际电子商业文化名街呼之欲出。”秦志俊开始重新审视华强北。去年9月,他也曾来过这里。满街的围挡、焦虑的商家、寂寥的卖场,让他深为忧虑:华强北还能崛起吗?

    1月14日,尘封4年之久的华强北步行街盛装开街。川流不息的游客,直线飙升的营业额,让政府和商家长舒一口气。一个集科技创新、电子专业服务、智能产品研发、国际电子展示的商业高地,经过四年涅槃,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

    “开街后,商家热情高涨,市场铺位出租情况也呈回暖趋势,外来商户明显增多。”明通数码城总经理林旭扎根华强北20多年,见证了华强北的风雨历程。“守得云开见月明。华强北是世界的华强北,困难总是暂时的。”这个信念,伴随他安然度过了华强北转型的几个重大节点。

    “在华强北人的字典里,没有失败和放弃,只有团结和拼搏。不论遇到何种困局,在文化的引领下,一个崭新的华强北必将破茧而出!”4年前,华强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蔡转弯在一次动员会上的讲话,至今还在华强北人的耳边回响。

    那一年,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电子商务冲击、商圈转型升级、深圳地铁7号线围挡施工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华强北街道在深圳市和福田区两级政府指引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以文化作为破局的切入点,制定了“华强北商圈特色文化”计划,大力实施“文化惠商惠民”工程。

    这4年,华强北街道举办了“商圈文体艺术节”“醒狮贺新春”“华强北好声音”“市民才艺大学堂”等一大批文化活动,开创了在繁华商圈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先河,确保了华强北人气兴旺、商业繁荣、社会稳定。

    4年来,华强北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建成了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街道文化站,为辖区居民和商家提供文化活动场所;成立了福田区首个街道群众文化学会,从事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指导群众文化业务等事宜;创建了深圳市首个“文商结合”示范点——“福田商圈公共文化共建基地——华强北九方”,探索政企文化共建新模式。

    林旭已经记不清,在华强北围挡施工的这几年,由政府组织的座谈会开了多少回,但“华强北电子消费节”“华强北旺购季”“百万市民看华强北”等贯穿全年的品牌宣传促销活动,让商家渡过了最困难时期。在去年11月举办的“华强北转型升级国际论坛”上,国内外顶尖行业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为华强北绘就的一张宏伟蓝图,更加坚定了华强北人战胜困难的信心。

    开街那天,街道办事处策划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国际电子商业文化名街”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全面展示华强北创客创新成果的时尚“黑科技”惊艳登场,闪耀全城;见证华强北30多年发展历程的“华强北文化图片展”,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华强北,我想对你说”抒发市民心声,广纳贤言;开街定制主题曲《这就是华强北》通过时下最流行的快闪形式,吸人眼球……

    “变化太快,一年一个样。”安志顺打击乐团团长安源多次到华强北演出,他融入笛子、二胡、唢呐、葫芦丝等传统乐器,创新编排的民族打击乐在华强北刮起一股强劲的民族风。

    “蝶变的华强北不仅是商业旺地,还是宜商、宜居、宜游的旅游胜地。”走在装点一新的步行街上,看着悠闲踱步的中外游客,秦志俊心旷神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