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景晓萌
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女性角色头戴或简约、或华丽的各式发饰。然而,很少有影视作品的古代发饰严格还原时代风貌,甚至还有不少作品中的发饰完全是现代人的臆造。随着越来越多人重拾古典文化,对古代服饰、首饰的研究也在民间发展起来。成立于2010年的风陵渡金银器工作室(以下简称“风陵渡”),致力于古代发饰的复原,他们以古代文物为基础,在器型、工艺上谨遵古法,通过精巧别致的簪、钗等饰品,为我们还原了古代宫廷的典雅韵致。
基于古典文化的文物复原
安鹏是风陵渡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技术部分的主要负责人。在投身金银器复原工作之前,安鹏从事装潢设计工作多年,一直对古代金银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只是玩票性质,但机缘巧合,遇到一位金银器复原的老师傅,逐步开始对这个领域深入学习。”安鹏说。
起初,安鹏接触较多的是明、清两个朝代的金银器,现在则更侧重于对明代金银器复原。在器型方面,以女性发饰居多。我国女性传统发饰包括簪、钗、步摇、梳篦、扁方等,每种发饰有其独特的工艺、风格,复原这些精美的传统发饰,需要学习工艺、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知识。
在金银器复原的技术方面,安鹏介绍,风陵渡在制作上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的要求,将金银融化后,通过手工将其延展成金属片,再进行后期加工,如錾刻、包裹、掐丝等。同时,他们对部分工具,如焊接工具等进行了改良,使之更适合现代的制作要求。
“古代金银器方面虽然有很多工匠,但有很多种类,各地有不同的风格、手法,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也有较大差异。我们的工艺主要侧重在古法錾刻方面。”安鹏介绍。錾刻是利用金、银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在设计好器形和图案后,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其工艺流程包括选材、下料、拉丝、制模、画样、錾花等,过程不仅需要繁复的步骤,而且对工艺有较高的要求。
在风格上,风陵渡以复原明代宫廷发饰为主。明代的金银饰品工艺精美、品种丰富,留存下来的实物也较多。明代是中国黄金制造史上的鼎盛时期,对金银矿的开采、熔炼实行严格控制,专门设立了宫廷内府银作局监管,供宫廷所需金银器的制作。与宋元金银首饰较简朴的风格不同,明代金银雍容华贵,充满宫廷的富丽风范,龙凤形象或图案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安鹏以风陵渡复原的明代发饰为例,介绍了明代宫廷发饰的审美特色。如复原一件西王母凤冠云肩,怀抱独茎莲花,衣袂飘飘,头顶宝光,盘膝坐在神俊的青鸾之背凌空而行。据了解,明代的“分心”一般指插戴在发髻正面最中央的发饰,也是明代整套头面首饰中较重要的一件。该复原品用錾刻、镶嵌等古法工艺尽最大努力复原原物的时代风貌。
又如一件复原翟鸟簪,该发簪以明宪宗宠妃万贵妃之父万贵墓的出土文物为原型。在中国古代,翟鸟是凤凰的原型。据《周礼》记载:皇后的袆衣、揄翟、阙翟3件最高等级的礼服上都绣有翟鸟纹,合称为“三翟”。这件翟鸟簪杆上细刻“银作局永乐二十二年拾月内成造玖成色金壹两贰钱分外焊伍厘”的铭文,应是宫中后妃用器。簪头翟鸟脚踏祥云,展翅翱翔,细长的羽尾随风飘扬,是典型的明代首饰风格。
让传统发饰走入现代生活
“在复原过程中,文物测绘工作难度最大。”安鹏表示,“不同于具有专业文物测绘条件的博物馆,我们不能去调阅文物原件,在博物馆学习也要隔着橱窗看作品。目前,只能通过在博物馆参观、拍摄、查阅书籍等途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外形上复原传统发饰。”安鹏说。
一般来说,以明代发饰为例,大部分明代发饰的器型、尺寸、制作形制等方面有些共性可借鉴。而如果某件发饰自身的历史资料较欠缺,则会参考同时期的考古成果加以复原。
风陵渡复原的发饰作品以销售为主,价格根据材质和工艺的差异有所不同。比如,风陵渡的一款中端产品明代凤簪,其分为金、银两种,二者除材质自身的差价较大外,因其金器的工艺比银器复杂,成品的价格也相差较多:银质凤簪的价格为两三千元,用黄金制作的价格在3万元左右。而镶嵌彩色宝石的高端产品,其价格多取决于所用的宝石。
相比市场上常见的首饰,风陵渡的作品价格较高,且工期较长,但这正是手工创作的特点所在。以凤簪为例,坚持纯手工制作,工期约为20天,而如果放弃传统工艺,工期则仅需3至5天,但这不仅会影响成品效果,同样也失去了复原的意义。因此,尽管价格不菲,风陵渡依然吸引了不少顾客,销售范围也通过老客户的口碑和圈子慢慢拓展。
“我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和兴趣的人群,他们购买传统发饰用来收藏或使用。”安鹏介绍。
在实用方面,客户购买发饰多用于中式传统婚礼,较多为明式婚礼。不少客户为婚礼定做古典汉服,并搭配传统婚礼首饰,风陵渡也会参考明代文物的出土照片、书籍介绍等,为客户提供发型、发饰佩戴的全方位指导。“我们希望通过一己之力,让更多人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工艺。也想通过我们的还原,让更多人了解明代发饰的优雅、华美,而不是被一些电视剧中的‘雷人’造型所误导。”安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