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悦赏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对笔墨的一点要求
《睡莲》中的光影




 中国文化报 >  2017-06-0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古画中大孩子眼中的小孩子

    ①

    浴婴图 唐 周昉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

    ②

    定窑孩儿枕(残)  宋 故宫博物院藏

    ③

    白釉童子诵经壶  宋 首都博物馆藏

    ④

    端阳戏婴图(局部) 宋 苏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⑤

    冬日婴戏图 宋 苏汉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⑥

    婴戏图卷 (局部) 明 夏葵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古时候也许没有专门提醒儿童过节的儿童节吧,似乎只要是节日,都像是儿童的儿童节了——元宵节他们挑着纸花灯,中秋节他们抱着兔儿爷,端午节大人给他们缝好布老虎……他们还打枣、击球、采荷、扑蝶;抽陀螺、逗蛐蛐、追货郎、放纸鸢;骑竹马、弄青梅、滑滑梯、荡秋千;甚至过家家还扮演娶媳妇或者义结金兰……虽世殊时异,但这些古时候孩童式的狂欢,到如今依然温暖着大人世界里的内心孤单。

    丰子恺也说:“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

    是呢!愿你我走出半生,归来还是少年……

    ——编者按

    ①唐代人物画家周昉流失海外的《戏婴图》卷中画了五个女子与七个幼孩嬉戏、为幼孩洗浴、穿衣的生活场景。图右是一个女子在与两个孩童游戏,一孩坐着,伸展双手想从女子手中接什么,而另一孩子则放弃正在玩的玩具,匍匐着伸出一手,意欲争夺。图上方是两女子在给孩童洗澡和洗头,澡盆中一裸身的小孩学着用小手擦洗头颈,而盆后站着的一顽童似乎正欲戏惹他。左下的两个女子正在给孩子穿衣。构图极具匠心,疏密有致,嬉戏、洗浴、穿衣三组人各行其是,却又相互呼应,而每一组的大人和孩子的组合又各具特色,尤其是孩子,或站,或坐,或匍匐,或趴于背上,生动可爱,加上散落于地的球、鼓等玩具,及远处一行走的小花狗,画面充满浓郁生活气息。

    ②定窑孩儿枕(残),宋,长15.2厘米,宽9厘米,高11厘米。此枕长方形托座,上饰一枕臂侧卧的熟睡小童,双眼微合,面带微笑,腰侧为枕面,枕面残缺,只余一小部分,可见釉下印有婴戏莲花纹。托座底中空,涩胎,无釉,上有墨书“元祐元年八月廿七日置太□刘谨记此。”此枕通体施白釉,釉色温润,纹饰清晰,线条飘逸,具有北宋定窑白釉器的显著特征。“元祐”为宋哲宗年号,元祐元年为公元1086年。

    ③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高27厘米,口径3.3厘米。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定窑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一起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定窑以生产白瓷为主,由于胎质坚细洁白,胎壁轻薄,北宋时期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诵经壶以翻卷的经卷为壶流,经卷中心为壶嘴,童子身体中空为壶腹,头部有孔以注水,整体构思非常巧妙。

    ④宋苏焯《端阳戏婴图》描写端午节时的恶作剧,三个粉装玉琢的胖娃娃中﹐穿红色肚兜的孩子左手拿着石榴,右手用绳系着蟾蜍,正要惊吓较小的孩子,另一个则赶来制止这场恶作剧。三孩童的手与脚皆带金钏玉饰﹐身上则佩挂长命锁﹐表示其出身的娇贵。衣纹图案细腻,利用淡染色块﹐十分成功地将人物衣着单薄下肌肤的质感表现出来。更将人物的表情、神态很传神地掌握,像这个拿着蛤蟆的孩子,一脸恶作剧的神情,连手上的蛤蟆也闪着狡猾得意的笑容,而惊吓过度的孩子则蹲在地上,双手护着头,十分害怕地颤抖着,不由得令人心生爱怜,另一个见义勇为的孩子,一个箭步赶来,神情坚定地要阻止这场恶作剧。

    ⑤宋苏汉臣《冬日戏婴图》,画姐弟二人在冬天庭院里玩耍情景,姐姐的手里拿着一根色彩斑斓的旗子,小男孩则用细红绳牵引着一根孔雀羽毛,正想逗弄着猫儿。姐姐挽三鬟于头顶及两耳,再以红白相间的锦缎缠绕其间;弟弟的头发束结着红丝缯,形如鹁角,更增添孩童纯稚的神情。一只黑白花猫在一旁自顾自地玩着毛绒球,两人的眼神落在花猫的身上。将孩童与花猫间的互动关系处理得细致可爱。画面配景所植的花木如梅花、山茶等,用以暗示着冬令时节,画家却利用温暖的红、黄色系,将画面安排得明丽爽朗,使人不觉有丝毫寒意,反而一派和谐温煦情调。苏汉臣另有《长春百子图卷》描绘春、夏、秋、冬四时百童嬉戏情景;《婴戏图》册页,描绘婴儿身穿纱衣捉蝴蝶情节。

    ⑥夏葵,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廷晖,钱塘(今杭州)人。画山水、人物师法戴进。传世作品有《雪夜访戴图》和《婴戏图》。《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因为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中国很早已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使之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婴戏图在明末清初绘有体育题材的古瓷片,而其中多有蹴鞠之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