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民风画韵润襄垣
图片新闻
书香飘溢石家庄
天津市第二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精彩纷呈
276项活动推介青海文化旅游资源
潮汕非遗珍品亮相汕头市博物馆
纪念田汉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将办
西藏巴松措全域旅游生态发展规划发布
上海高行镇创新陶瓷艺术




 中国文化报 >  2017-06-0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风画韵润襄垣

    本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通讯员  赵东明

    端午假期,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古韩镇西垴头村一派热闹祥和气氛,多年外出工作的村民纷纷回乡,不管是修葺一新的小文化广场上,还是乡村文化大院里,和着优美的旋律、迈着轻盈的舞步,大家伙儿凑在一起跳起来、唱起来。村民杨志霞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村里看书有农家书屋,跳舞有文化广场,看戏有送戏下乡,生活真美。”

    西垴头村的热闹场景折射出襄垣县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近年来,襄垣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县的强力举措,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使村风民风更加淳朴。

    村村皆有“风景”

    走进襄垣县虒亭镇温家庄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临街墙面、小广场四周、新建的文化长廊,绘有活泼灵动的漫画、诠释古典诗词意境的国画和油画等,异彩纷呈。

    襄垣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桑爱平介绍,襄垣县充分挖掘各村传统文化,将乡土文化、民风民俗等特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很好成效。

    与温家庄村一样,襄垣县328个行政村,村村皆有“风景”。在虒亭村,鱼跃龙门、葫芦娃等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神话传说故事被绘制在很多墙面上;西垴头村的孝顺媳妇、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的图片和事迹登上徳孝文化墙;在王桥村,红色革命画卷成为乡亲们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动教材;小堡底村废弃的无线电器材厂内,动漫涂鸦与工业遗址有机融合,成为当地文化爱好者向往的艺术区……

    “将文化艺术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不是要大拆大建,而是利用闲墙空壁、公路挡墙,用油画、国画、3D画和艺术涂鸦等形式,打造内容丰富、赏心悦目的文化墙,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让乡亲们更容易接受。”桑爱平说,全县10多个种类的乡村文化艺术墙共有5000余平方米。

    百姓乐享文化福利

    5月26日,襄垣秧歌剧团的传统秧歌戏《杨门女将》《大宋巾帼》在襄垣县太平村上演。朗朗上口的唱段、流畅明快的曲调、惟妙惟肖的角色,让老戏迷过足戏瘾,很多年轻人还用手机拍下精彩片段分享到微信朋友圈。70多岁的刘贵方说,年轻时他就喜欢看戏,听说剧团来送戏下乡,他和一帮老伙伴们早就期盼着了。

    “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更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送戏下乡非常受欢迎。”太平村党支部书记王广智说。

    围绕“一台戏、一次文化活动、一场电影”的“三个一工程”,襄垣县先后出台了《襄垣县优秀文艺、文学创作出版奖励办法(试行)》《襄垣县关于扶持襄垣秧歌剧团送戏下乡的实施方案》等政策,通过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措施,以财政补贴的方式送戏下乡。从2016年起,襄垣县每年财政计划拨付300余万元,用于送戏下乡活动,受惠群众达15万人次。

    送戏下乡,要送好戏、送百姓喜欢的戏。襄垣秧歌剧团书记崔怀鹏说,襄垣秧歌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板式齐全、唱腔优美、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表演幽默且乡土气息浓厚。2008年,襄垣秧歌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襄垣秧歌在当地观众基础深厚,不仅传统戏受欢迎,贴近当代生活的新编戏也很受好评。

    据介绍,近几年,襄垣县创作排演的新编大型历史剧《法显》《豫让与襄子》和新编现代戏《山村女支书》以及电影《村官段爱平》等一批作品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

    “让优秀文艺作品真正走入群众,丰富乡村百姓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襄垣县县长胡三虎表示,县里今年会继续加大送戏下乡力度,让优秀文化润泽乡村精神家园。

    乡村文化记忆链条正在形成

    老车站、老油库、供销社……位于县城内府西街的襄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通过文字、照片、音像、动漫、模型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襄垣多项非遗资源。

    这是山西省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为主题的公共文化展示体验馆。襄垣县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同时,在山西省率先实施了“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搜集整理全县2200余项民间非遗资源、十大类近4000条信息、89本老剧本曲谱、817件实物,建设了山西省首家非遗资源数据库。

    “梦里老家,乡愁韵味。”今年“五一”,在太原工作、年过五旬的刘留柱回到强计村,乡愁乡韵让他感慨颇深。

    “我们还建立了乡村文化展示馆、乡镇文化记忆展览馆,集乡土建筑、村情、村史和乡村民俗为一体,实物结合图文,将散落民间碎片化的乡村文化记忆串联集成。”襄垣县委书记张志刚说,县城举龙头、乡镇强龙身、村子舞龙尾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互为依托、相互衔接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乡镇文化记忆展览馆——乡村文化展示馆”文化记忆链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