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森
创意产业园区如今已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名词,而是一种创意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的代名词。在这里,J&L(Job and Life)人文办公理念不仅体现在特定的建筑体貌上,更体现在一种具有人文情愫及深度心灵关怀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上。在这种方式中,工作并不单纯是一种为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工具,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在为生活带来必要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是为生活带来充实、快乐的必要因素。
谁说工作一定是伏案奋笔,埋头苦干?创意人的工作和生活从来都是一体的,用自己的才情给平凡的生活注入全新的生活和快乐。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意产业园区已不仅仅是创意产业的孵化器,也是创意生活方式及创意生活本身的孵化器。创意产业园区除了在进行产业集聚、价值链贯通、人才培养以及积累规模效应之外,对于培养新的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以及新的文化结构方面,更是起到了突出作用。
创意生活方式
从整体上来看,创意产业园区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于促进包括人才、资本、技术、思想、信息、创意、机制、实体资源等产业要素的有效集聚、整合,产生相关的辐射、带动、渗透、聚合、扩散及规模效应。其中对于产业发展能够产生最根本的改变作用的,莫过于人的因素。
而创意人在集聚过程中,所发生的思想观念上的碰撞、价值观念上的冲击、生活品位与情趣的交融、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真正定位与价值判断,远比几幢楼的落成,产业链的完善,甚至更多一批创意人才的诞生更有其实质性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意园区对于生活方式的塑造,远比对于产业发展模式或者产业规模的提升更为重要,因为通过对创意生活方式的构建,潜移默化地对社会观念、思维方式、社会思潮、整体价值观及多元化的社会氛围的最终形成,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纵观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在实现工业化后,将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创意产业园区则成为其有力抓手,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对创意产业要素的集中和集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创意产业链条,并通过建构创意产业相关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支撑结构的建立健全,从而保证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但据笔者观察,国内大多数创意产业园区都过于注重其在产业孵化、价值链延伸方面的作用,而较少注重其对于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健康领先的消费方式、多元化及宽松社会文化氛围及创意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引领作用,而这种作用不仅对于产业发展,而且对于整体社会及人自身的发展,都具有更为重要及更具实质的意义。
创意产业导向生活
这是一个生活创意化和创意生活化的时代,这是一个甚至连创意产业也日益生活化的时代。“创意市集”的出现,恰恰是对这种趋势和潮流的绝佳反映。
“创意市集”概念源自英国伦敦,当时被称为Fashion Market(时尚市场),是伦敦年轻设计师、无名艺术家、热爱DIY手工艺者所组成的作品交流集会,后逐渐发展为伦敦乃至全英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
在创意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创意市集已成为全球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展现民间创意能力和创意审美的重要场所。美国纽约、德国柏林、意大利米兰、荷兰阿姆斯特丹、西班牙巴塞罗那等许多全球知名城市,均辟出专门场地举办创意市集。创意市集正成为一个城市新型文化的展示基地。
而国内许多城市的创意产业园区目前出现的仅仅停留在产业层面,未能与社区及人文结构形成更为紧密与深入互动的原因,也主要在于这些改造自老厂房、老仓库的创意园区往往更多的还只停留在对空间的利用,而没有根据文化、经济、环境的需要,重新进行内容和功能设计,尤其注重其亲民、公益、共享的功能设计。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创意产业园区的后劲不足,定位不准,功能性不强,甚至有的还出现了经营危机。
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意市集正是把产业生活化,靠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平凡琐细的需求,来撑起产业化发展的大旗。虽然目前创意市集这种形式还远远谈不上发展成熟,但其发展的迅猛势头无疑向我们昭示着创意产业的美好未来,而且这种前景是蕴藏在创意生活对于创意产业的包容,换言之,创意产业向创意生活的升华过程之中的。创意市集是拉动整个城市创意产业,从大众入手最快最有效的发展模式。一个产业要发展成熟,就要融入到大众消费生活中,创意市集,或许正是把曲高和寡的创意产业导向生活化的开端。
从更深的层面上,我们或许会注意到创意产业与创意生活的关系。笔者认为,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仍是生活,生产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使人获得精神与物质上的更高自由度,并因而日益超越物质要素与传统观念模式的桎梏,向着更有创意、更为多元、更加包容、更多激情与梦想的社会发展阶段过渡。
在此过程中,随着物质的丰富,精神力量的崛起并无可置疑地重新成为人类的主导性力量,人将在生活创意化的螺旋上升过程中,重新完成主体性价值的自我超越,以及人类精神的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业生活化,生活创意化,或许是我们选择的进行物质与精神再生的最好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