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让特殊读者享受温馨服务
图片新闻
“豫”见非遗之美
还网络世界一片纯净天空
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将亮相宁夏
江苏紫金合唱节奉献高水准音乐盛宴




 中国文化报 >  2017-06-1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尔滨市图书馆:
让特殊读者享受温馨服务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6月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居民马春丽一早来到哈尔滨市图书馆,将1000本图书分成25包,然后骑着电动车分别送到敬老院、学校、街道等不同地方的图书室。

    今年50岁的马春丽是哈尔滨市图书馆2004年招募的第一批文化志愿者,13年来,她几乎每天都会到馆里整理图书、帮读者办理借阅卡、为智障老人阅读文章、给残疾人送书……

    2004年以来,哈尔滨市图书馆注册志愿者1030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0多万小时,形成了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志愿者们走进街道、社区、敬老院、残障学校、盲人按摩院开展送书、换书、荐书等服务,弥补了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短缺,丰富了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

    2004年的一天,一位母亲领着儿子到哈尔滨市图书馆询问大字版的书,工作人员好不容易找到几本字号比较大的,母子俩拿着书在一个阳光充足的位子坐下,孩子的脑袋紧挨着书,母亲在一旁小声地对着他耳朵讲。这一幕让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深刻意识到,他们的服务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

    认识到服务短板之后,哈尔滨市图书馆立即行动,采购盲文图书、大字版图书以及相应的视障阅读设备,建起了黑龙江省第一家视障读者阅览室。同时,考虑到视障读者行动不便,该馆又组建了第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助盲志愿者服务队,50名文化志愿者结成二人小组,利用业余时间为视障读者送书上门。

    随后,根据业务需求,哈尔滨市图书馆相继成立了青年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助老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志愿服务队等多支定位精准的文化志愿团队。随着文化志愿服务内涵与外延的深化和扩大,图书馆又为具有一定文化专长和热心文化事业的青年或团队搭建服务平台,于2014年成立了由大专院校学生组建的12支共320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已成立10多年的哈尔滨市图书馆社区分馆志愿服务团队现有200多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市49个社区分馆,针对社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组织开展亲子共读、农民工图书预购送等多种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体会到了图书馆的文化力量,也让图书馆的文化志愿者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正如景和社区分馆的一位志愿者所说:“能把读书和帮助别人结合到一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在吸纳社会成员成为文化志愿者的同时,哈尔滨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身体力行从事文化志愿服务。阅览部主任刘宇自2005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上门慰问盲人读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汽车馆馆长赵军经常为残疾人读者举办讲座、联谊会、保健按摩培训班等活动。哈尔滨市图书馆馆长李冬梅表示,培养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制度,打造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准和效能,要让图书馆志愿服务成为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品牌。

    哈尔滨市盲聋哑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既增长了残疾人的文化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又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哈尔滨市松北区松北镇敬老院负责人说:“哈尔滨市图书馆的每一位志愿者都像一本书,为老人们带来了知识、温暖和快乐。”

    如今,哈尔滨市图书馆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团队既包括坚持13年之久的助盲与助残的“老字号”,也有近年来培育壮大的负责网络文化传播的“新生号”,他们为服务对象举办座谈会、联谊会、培训班、健康知识讲座等,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哈尔滨市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北京中创科技数字有限公司赠送多台听书机,哈尔滨市道里区残联投放了一批先进的一键式智能阅读器,南岗区视障读者蓝素红捐赠了自己珍藏多年的24本盲文图书。李冬梅说,下一步,哈尔滨市图书馆将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做大、品牌做强、服务做细、范围做广4个方面下功夫, 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志愿服务带来的便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