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源于群众 回归群众
中格建交25周年纪念音乐会举行
中国创意产品走进泰国
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群英会”
江西将启动海昏侯夫人墓发掘工作
上海电视节聚焦文化传承创新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7-06-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群英会”
——304名新生代传承人成都竞技

     非遗项目传承人在竞技现场制作面塑作品

    非遗项目传承人在竞技现场展示传统织造技艺

    本报记者  王学思/文   陈  曦/图

    6月11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活动热闹非凡,传统织造技艺、木版年画、面塑三个项目的30余位传承人,分三个区域正进行技艺“比拼”。许多观众围在传承人周围,欣赏他们的技法,拍照留下精彩瞬间。

    作为在非遗节中首次单独设置的竞技板块,并非真要让传承人一决高下,而是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项目展示和传播方式,让观众与传承人、传承人与专家、传承人之间进行更多互动交流。竞技呈现的是非遗实践,通过竞技将人、物乃至生活串联起来,用整体、活态、生动的方式展现非遗、传播非遗。

    小伙子段航使用一台竖立的木质织机编织手工地毯。一位观众问:“您这是什么工艺项目?”“我在做的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宫毯,现在这项技艺已经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了。”小段手上没有停,并有条不紊地介绍着。在小段旁边是夏布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树牙的儿子宋志学,他坐在一台从清代流传下来并一直使用的织机旁专注地操作着。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改进,他编织完成后可以直接用作茶席,更适用于当下生活。在传统织造技艺组,同场竞技的每位传承人所展示的项目各不相同,使用的织造工具也各具特色,观众可直观地在丰富多元的文化里感受到传承人的创造力,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据“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总指挥之一、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馆长王健介绍,自今年4月底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全国各地推荐和网络海选两大渠道,共有糖塑、传统织造技艺、木版年画、面塑、刺绣、银器制作、竹编、雕刻(木雕)、盆景制作技艺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317名新生代非遗传承人报名参加活动。此次非遗节期间,共有304名新生代传承人在8天里进行现场竞技和活态展示。

    “对于传承人而言,传承不仅要自己手艺精湛,还要能够让手艺更好地一代代传下去。为此,在竞技活动中,我们还通过网络海选选出600位市民代表,在非遗节期间每天的下午分组进行拜师体验活动,通过这种互动让传承人‘比拼’一下带徒传艺的能力。”王健说。

    据介绍,除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活动外,此次非遗节的竞技板块还包括“中华传统武术集中展示活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博览游艺会·传统体育项目表演”“中华传统武术展演活动”“中国民歌节暨第34届望丛赛歌会”和“龙舟竞技展”等子活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