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2年的“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建设与传承计划”建设项目,在“戏曲动漫”的先行示范下,已经打造出一大批精品数字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普及推广活动。发展中心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合作,从传统戏曲中精选出经典剧目,将戏曲元素与动漫巧妙结合,研发了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戏曲动漫,并编写了配套教材,已进入全国千所中小学校为广大少年儿童服务。
如今,发展中心依托戏曲动漫资源,相继在湖南、山西等20多个省区市的中小学校开展了“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300场,以戏曲体验课、戏曲教学课为主要形式,掀起了少年儿童学习戏曲的热潮,参与学生近百万人,同时陆续在湖南、湖北、海南等地开展戏曲动漫配套师资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1250人。今年,发展中心还将在河北、辽宁、重庆、广西、宁夏等省区市继续开展进校园活动161场。
戏曲动漫巧妙地将戏曲融于动漫,结合了青少年的审美特点,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该形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中小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京剧《苏三起解》、豫剧《花木兰》……这些戏曲中的经典剧目通过运用动漫的手法表现后,都变成了特别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品。这些动漫作品融汇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观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该形式赢得多位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为积极探索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采用的一种新模式。
在“六一”现场体验活动中,戏曲动漫的出现再次受到孩子们的追捧,可见该模式的受欢迎程度。他们被精彩的戏曲动漫情节所吸引,为首次尝试制作戏曲脸谱而陶醉。在这里,戏曲艺术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无声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由于戏曲动漫模式广受好评,因此在原创定制资源中,该模式不断被复制、运用,逐渐形成“传统文化+动漫”的扩展模式,如红色历史动漫也同样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