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群 文/图
6月11日至23日,经文化部批准,由深圳市政府主办、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和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在深圳举行。自2006年创办以来,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而2015年5月,音乐周正式获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理事会成员单位——“国际音乐周世界联盟(WFIMC)”,这标志着音乐周已跻身国际常设艺术活动之列。
本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上,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钢琴演奏者与13位国际钢琴名家齐聚深圳,切磋音乐、交流艺术。其间,由柏斯音乐集团·长江钢琴邀请13位国际优秀钢琴专家中的10位担任主讲的“长江钢琴大师讲堂”也同步开讲。钢琴专家对技巧的点拨、对作品的剖析、对音乐的理解,给演奏者、钢琴爱好者带来颇多启发。
协奏曲演奏的特性
本届音乐周以协奏曲为表演形式,钢琴演奏者在不同的轮次中,分别与室内乐团、交响乐团等合作。西班牙智者阿方索十世大学教授莱昂内尔·莫拉莱斯·阿隆索说:“据我所知,聚焦协奏曲的钢琴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常见,音乐周给了年轻演奏者与交响乐团合作的机会,对他们提高演奏水平和整体音乐素养很有好处。”
协奏曲对钢琴演奏者的能力要求很高。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文森佐·巴勒扎尼说:“演奏者一定要熟知作品,不仅是钢琴谱,还要熟悉乐团总谱,并且善于聆听。钢琴家好比另一位乐团指挥,这样才能跟乐团配合默契。”
钢琴演奏者与乐团合作,演奏的方法、技巧也跟独奏有所不同。揽获多项国际赛事大奖的德国钢琴家阿努夫·冯·阿尼姆说:“协奏曲演奏中,钢琴家要注意钢琴音量与乐队音量的比重,还要注意钢琴声与音乐厅内总体音乐声的关系,不能弹得太轻。否则,观众可能听不到钢琴的声音。”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埃尔顿也提醒演奏者,在与乐队合作的时候,能让钢琴音量变小的左踏板,几乎是用不到的。
名家指点提升演奏水准
“本届音乐周的演奏者除了技术精湛,更注重对作品意蕴和情感的理解和诠释,让演奏更加感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民铎的这番话,代表了专家与观众的普遍感受。
为了进一步推进钢琴音乐文化发展,提升演奏者与钢琴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延续上届传统,本届音乐周携手柏斯音乐集团·长江钢琴,再次开设“长江钢琴大师讲堂”。在讲堂上,先由演奏者演奏作品,随后,钢琴专家从创作背景、作品解读,到更为具体的演奏情绪、方法技巧等方面,对演奏者进行一对一指导。
专家表示,真正的音乐藏在音符的背后,演奏者需要对作曲家的人生经历、艺术特色、创作信息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把握作品。以弹奏贝多芬的作品为例,阿努夫·冯·阿尼姆说:“贝多芬经历了坎坷的命运,他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对音乐的处理具有哲理性。他的协奏曲算不上大型,但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思考。演奏时,一定要把这种思考带入作品。”
谈及弹奏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克里斯托弗·埃尔顿建议演奏者要对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有充分了解,因为他的很多钢琴曲是与歌剧同步创作的,音乐上有着对话性、共通性。谈到演奏肖邦的作品,波兰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原主席安德烈·雅辛斯基说:“肖邦的作品很典雅,很多作品是在古钢琴上写就的,弹奏时无需太用力。肖邦对他的祖国怀有十分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演奏者对此应该有所了解。”
同时,专家也提醒演奏者,技巧运用要与作品风格相符,不能一味弹得过快,肢体语言也无需太花哨,要多注重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本届音乐周上,中国演奏者的出色表现给各国钢琴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弗吉尼亚雪兰多大学钢琴系主任、爱尔兰钢琴家约翰·欧康纳说:“中国演奏者的音乐基础、背景很棒,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他们的手指下,钢琴仿佛会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