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班学员 董志军
戏曲源远流长。曾经,戏曲唱腔、剧本都是演员口口相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戏曲作曲才作为一台戏的重要创作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曲应该说是一台戏的音乐总指挥,指挥着整台戏的千军万马,因此,作曲不能只考虑局部,而更要着眼各方。中国戏曲包括几百个剧种,各剧种的区别主要是音乐风格的区别。同样一个剧本,可以排成京剧、评剧或其他剧种,但唱腔音乐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如何通过音乐把各个剧种明显地区别开来,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作曲在戏曲创作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前些年,山东省吕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作曲栾胜利就曾有感于戏曲作曲人才的青黄不接,他说:“当前戏曲艺术的式微,和戏曲音乐有一定的关系,老百姓不愿听、不愿看,我们应该重视戏曲音乐的问题。”
在戏曲受到冲击、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作曲人才也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求知若渴的我们犹如久旱逢甘霖。
此次学习,在集中培训基础上实行导师制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学员返回各自单位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跟导师交流,也是本次培训的特色。不仅形式新颖,内容更是丰富,我们不仅学习了作曲的理论知识,更结合戏曲创作把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工作中。
在作曲班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评剧《赤胆照昆仑》的作曲工作,通过学习与实践,我理解戏曲作曲中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创新应该先继承,保留剧种音乐的特色与精华。一部成功的戏曲作品既要符合人物,又要考虑现代审美。
戏曲作曲人才的培养很不容易,“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不仅给我们进行理论输血,更教会了我们如何主动学习,培养我们的自主意识,让我们能够在各自的剧种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戏曲剧种更加富有活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