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智工坊创始人赵雷看来,木智工坊不追逐潮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致力于探究设计的深度、独立性与内在价值。他们设计经典而实用的家具,探索不同材料的创新工法,追求极致和细节的设计、精湛的工艺水准。木智工坊不拘泥于“中式”本身,而是追求更开阔的设计视野,更有利于中国本土设计师把握传统和当下、未来实际生活需求的关系。这样的产品,才是我们进入传统与未来的钥匙。
□□本报记者 裴秋菊
从2010年木智工坊创办,以实木家具产品为主打,到如今突破木头材质,引入布艺、大理石等新元素,木智工坊将木作从传统美学领域引入现代美学空间。凭借对审美品位和渠道模式的变革,木智工坊逐渐成长为中国独立家具品牌中的重要力量,在线上聚拢了一大批粉丝,拥有良好的品牌口碑。
“我需要更多自由发挥、独立设计的空间”
赵雷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他的思维带有建筑人的缜密与理性,对自我有着冷静的分析与认知,“建筑牵扯到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而我需要更多自由发挥和独立设计的空间,能够静下心来做被社会需要和自己认可的设计,做家具会比较合适。”于是在从事4年建筑设计工作后,赵雷选择辞职创业,做起了家具设计,木智工坊就这样开始了。
“刚创业时比较辛苦,只有我和妻子两个人,什么都要自己做,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品牌。最让人头疼的是,产品如何高效触达用户,并与用户需求精准对接,只能自己边经营边摸索适合我们发展的模式。”赵雷坦言。
所幸发展比较顺利,公司在创立一年左右就实现盈利。在赵雷看来,产品端是他们的专长,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比较可控。“我们对自己的商业模式也充满信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吸引并积累了一批价值观、审美相似的忠实用户。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将产品做精细,优化服务体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但市场不断变化,用户的变化也很快,我们也需要努力把握新的用户需求,这是一个挑战。”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本土家具、家居独立设计师品牌的逐渐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在赵雷看来,这给木智工坊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国内家具市场的潜力还很大。消费者在成长,不管是购买力还是美学品位,需求也并没有完全满足,这是国有品牌的机会。”正是看到了更大的市场,赵雷介绍,目前木智工坊已开发了现代轻奢、金石木作、现代中式、经典木作系列4条产品线。
网络营销 避免产品被山寨
在木智工坊创立初期,赵雷就确定进行网络销售。在他看来,当时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网络销售成本相对较小,运营较方便,而且效率高,对初创品牌来说,是很好的销售渠道。同时网络销售容易出现的如运输等问题,可以通过改进家具结构和包装方式来解决。
目前,木智工坊在线上有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淘宝网店、微店4个销售端口,同时在浙江杭州有一家线下旗舰店,也正在寻求优质的海外代理商。
在经营过程中,赵雷始终坚持高效的经营理念。“高效要求我们不断地去优化价值链,确保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效益最大化。”对效率要求的结果,最直观体现在公司的营业额连年上涨,产品线日趋成熟,并逐渐向上游延展。
随着木智工坊的不断发展,其设计的产品有时也难免会被模仿。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只要产品有市场,被模仿是难免的,“山寨”甚至成为一个设计是否被市场广泛接纳的“指标”。赵雷表示,这是所有设计品牌共同的苦恼,但有其存在的社会根基,本质上,山寨是一个经济问题。“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设计对普通用户来说太贵,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用户还没有为设计和品质买单的思维和习惯。”
木智工坊的应对策略是多方面的。赵雷指出,一是努力提高性价比;二是注重设计细节与产品品质,在工艺上和设计思路上花了很多心思,形成了越来越高的模仿成本;三是部分产品线向高端定位提升,“以新品贝椅为例,光开模模具就来回数次,花费不菲,普通工厂还不一定能做。”赵雷对此并不是很担心。
当新中式成为时下的热点,木智工坊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新中式”。2016年,木智工坊参加上海家具展,并入选中国风新中式经典设计展,与15个品牌一同解读“新中式”。赵雷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只有真正展现民族灵魂的作品,才具备世界流通性,与“新”或“旧”无关。“在这个维度上,我认为‘新中式’的价值在于其时代意义——‘新’面向当下与未来,要求我们继承祖先智慧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却不执着于守旧和泥古。‘现代性’与‘传统’如何在具体的产品中融合、碰撞与统一,就成为考验‘新中式’设计经典性的最为核心的难题。”
木智工坊在对明式家具进行一系列年轻化与现代化探索时,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赵雷看来,明式家具追求简洁、明快、质朴、典雅的设计精神,其干净利落、简洁有力的标志性线条,与现代艺术不谋而合。由此,木智工坊设计出了砚台书桌、砚台书架、砚台套几、砚台长凳等一系列以“砚台”为意向,以明式为设计灵感的“新中式”产品。
木作美学:从家具设计到空间搭配
作为国内较为年轻的家具品牌,尽管木智工坊的发展速度很快,消费者的认可度也较高,但面对多元化的美学冲击,木智工坊也在思考,如何重新发现木作的美学价值和可能形式。
从2014年开始,木智工坊在产品形式和材料运用上都有了更加多元化的突破。保留对木作的精进技艺和审美敏锐度的同时,在材料上首次引入超纤皮、布艺、玫瑰金和大理石等新元素来丰富实木的表现内容,配合不同现代木作家具工艺。
“木智工坊的定位一直在稳定地量变,2016年达到质变,从之前的日式、北欧风格木质家具,提升为现在多种材质相结合的国际美学现代家具。”赵雷介绍。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木智工坊的产品和美学价值观得到了更多地区消费者的认可。
2016年,木智工坊正式启用英文字母“MZGF”作为品牌名,并对品牌进行全面升级,包括增设软装设计事业部和设计师合作等,成立了软装子品牌M+木智美家,并朝全屋软装方向转变。
赵雷表示,M+木智美家是为了解决客户不知如何搭配的痛点,“很多非专业客户对产品不熟悉,资源和渠道也很有限,缺乏室内搭配的专业能力,也不知道去哪里能够更好地买到合适的软装产品。木智美家的出现顺应了这种需求,能够将我们的专业能力转化为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生产力。客户可以根据我们出具的专业软装方案和专业建议自由搭配适合自己的软装产品。”
木智工坊推出的设计师合作是2017年的重要改变之一,赵雷希望木智工坊不仅仅是一个家具设计品牌,而更多成为一个设计领域的平台,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软装设计师还是家具设计师,都可以在平台的各种项目中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走出国门一直是国内品牌的心愿,木智工坊也有自己的规划。赵雷介绍,2016年开始,木智工坊开始拓展海外经销代理,目前已在香港地区成功开展代理合作。此外,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地区已优先开始谈判,也接到一些美国的订单。“这些国家对我们以往的木作产品与设计风格接受程度更高。而随着一系列高端新产品的开发,我们也会努力寻求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本土设计品牌,在全球这个更大的市场与平台上与更多优秀品牌去竞争,不断地证明自己,也把中国的品牌推向国际。”
对 话
文化财富:作为建筑系的高材生,建筑设计对你的家具设计有什么影响?
赵雷:建筑和家具原本是一个空间的整体,建筑设计的训练使我注重结构和设计的逻辑思维,同时也使我更具国际视野与格局。这也让我形成了清晰的产品风格定位,因此可以说木智工坊这几年设计趋势越来越往现代风格发展。而时代进步,微观与宏观的建构在美学风格上的统一,不仅仅是住如此,衣食行等人们整体的生活都随着消费升级,表现出对美更高和更为整体的追求。
文化财富:独立设计品牌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厂,木智工坊是否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赵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规模不够,好的工厂不接单,一般的工厂又达不到工艺要求。木智工坊创立初期也遇到过这样的难题。而解决也只能靠笨办法,多跑几家工厂,从中筛选到能够互相满足需求的厂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量,量大以后就可以找大一点的工厂合作了。我们的经验是,和工厂合作不能看外表,而要看工厂的定位,要找那些做精品的、生产稳定的家具工厂。
文化财富:2016年,木智工坊生产了一系列的木石产品,为什么会萌发生产木石产品的想法?
赵雷:开发木石产品,包括其他材质的产品,其实都是从空间搭配和最终整体美学效果考虑的,单一的原木产品,在搭配上还是太单调,缺少视觉亮点,也缺乏跟国际审美接轨的格局。所以我们希望引进一些新材质,让家具搭配在一起更有层次感也更耐看。木石结合古已有之,流光溢彩的大理石足够好看与大气,通过我们的设计与原木结合起来,会有一种独特的质感,能够很好地提升空间品位。
文化财富:目前国内的家具设计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中国的原创家具设计行业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木智工坊又是如何应对的?
赵雷:目前国内家具设计包括其他相关的设计领域都非常有活力,新生品牌和有创造力的品牌也很多,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虽然多数品牌仍然受到多种困扰,但这个队伍里必然会出现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国际化的原创品牌,并赶超发达国家的品牌。
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则是,喜欢设计的小群体已经被极大地满足了,而这部分能够主动为设计买单的用户购买能力有限,不足以支撑所有的原创品牌。因此在开发增量市场的过程中,每个品牌都开始走自己的差异化道路。甚至包括一些大众品牌,也在不断地拓展,它们有更大的资本和丰富的资源,也有可能去整合这些设计品牌。
木智工坊最大的应对策略是开始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推进线上高性价比、高口碑、高效率的销售模式,另一方面积极针对线下客户研发新产品,用线上创新的思路进行线下创新,从而打入潜力更大的线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