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月
夏令营、支教、采风、走访革命旧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暑假期间,各艺术院校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播撒艺术火种,让学生们乐享暑假。
支教:
为农村儿童搭建艺术桥梁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艺术学科开课率低等问题日渐凸显,暑假期间,多地高校通过开展支教活动,给农村艺术教育提供支持。
“小朋友们,唱歌时身体和头部要放松,用喉咙后部发声。”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沛河金汇小学的音乐课堂里,一群10多岁的孩子围绕在支教志愿者的身边学习演唱技巧。这8名支教老师来自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当地孩子开展为期10天的音乐教育,除了教孩子们唱歌、跳舞,还开设了钢琴课。据了解,前来学习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平时接触专业的音乐教育较少。支教学生纷纷表示,艺术支教让他们看到了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孩子们对艺术的渴望,希望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孩子们的音乐梦想打开一扇窗。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19名学生党员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希望小学开展以“乘着艺术的翅膀”为主题的艺术支教活动,为小学三至五年级的200多名学生生动讲授了点线面构成、色彩原理、中西方美术史等艺术课程,并借助国画、剪纸、刮画、黏土、扇面、拼贴画等多元形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建表示,艺术支教为小学生搭建了通往艺术世界的桥梁,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服务基层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采风:
学习感悟红色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暑期,多所艺术院校组织师生重走革命路线,探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学习、感悟红色精神。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实践小分队日前奔赴福建开展红色寻访。福鼎革命根据地、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纪念馆、厦门革命烈士陈列馆及烈士陵园、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每到一处,学生们都用影像和文字一一做好记录。在古田毛主席纪念园,学生们瞻仰毛主席汉白玉雕像,进行献花仪式,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为期10天的学习实践让学生们感慨良多,“这是一次汲取革命营养、传承红色血脉的社会实践之旅。”“老一辈革命家顽强不屈、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一代大学生应该成为革命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增进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学习发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北京舞蹈学院在暑期专门为教师举办师德培训班,并组织学校40余名教师赴江西井冈山接受革命教育。“希望老师们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将理想信念融入实际工作之中,不断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在教书育人中创造新业绩。”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岚在开班仪式上表示。教师们先后走访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烈士陵园、大井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八角楼、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小井红军医院等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奋斗历史,听红军后人讲述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实地感受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辛和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意义。老师们纷纷表示,将带着井冈山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自觉的行动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留学生夏令营: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我爱上海,我爱中国传统文化!”日前,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暑期学校中国戏曲项目在上海戏剧学院结束,25名海外留学生在依依惜别之时表达了学习感受。据了解,上海暑期学校自2008年开始实施,每年一届,依托沪上高校选拔优秀外国留学生,根据不同主题,安排这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学生,参加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包括中国传统服饰、民乐、戏曲、武术、乒乓球、中医、围棋等。此次中国戏曲项目中,留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汉语,还要掌握台步、身段、水袖、刀枪等戏曲技巧,并学习京剧片段的演唱。课业之余,还组织留学生游览上海朱家角水乡、石库门,观摩音乐会、杂技演出等,多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汇报演出上,留学生们表演了新编京剧《朱莉小姐》《孔门弟子》片段,及传统剧目《秋江》片段等。观看的老师们不禁赞叹:虽然只有短短3周时间,但留学生们演得有模有样,唱念做打表现不俗。
此外,一年一度的孔子学院国际音乐夏令营中国音乐暑期学院在中央音乐学院如期开展。来自美国、加拿大、南非、丹麦等国家的60余名音乐专业师生和爱好者在为期2周的时间里,通过参加中国乐器研习班、音乐专家讲堂、演奏家示范音乐会、中国文化参访等6个系列50余场活动,多角度接触中国音乐与文化。一位学员在活动结束时表示,夏令营让他了解并爱上了中国音乐,在这里的时光成为暑期里最美好的回忆。据了解,孔子学院国际音乐夏令营至今已举办四届,累计有166位外国师生来华学习,体验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