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吴楚风韵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饱含泥土芬芳 充满真情真意
图片新闻
连云港:文化活动百姓唱主角
大力弘扬江海文化
江苏艺术基金举行
2017年度资助项目签约仪式
感人之处在于情




 中国文化报 >  2017-08-0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小戏组合亮相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饱含泥土芬芳 充满真情真意

    本报驻江苏记者  王  焰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中,江苏小戏组合亮相首都舞台,充满泥土芬芳的生活气息,底蕴浓厚的江淮风情,诙谐生动的艺术表演,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掌声,也收获了专家评委的好评。

    江淮气质  泥土芬芳

    晓花是村里一位普通的留守妇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独自照顾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她爱丈夫,思念丈夫,白天在田里干活,她想有个说话的人,于是在庄稼地里竖了个稻草人,还穿上丈夫的衣服。有一天,稻草人真的活了,会说话了,还跟她做起了戏……

    江苏省溧阳市锡剧团带来的小锡剧《稻草人》是一部原汁原味反映农村留守妇女的小戏,以一种近乎魔幻现实主义的精妙构思,引起人们对留守妇女内心情感的关注。

    响水县淮剧团带来的淮剧小戏《公鸡做媒》讲述一只突然降临的大公鸡,引发丧偶少妇苏二娥的思春情怀,塑造了一位追求幸福生活的乡村女性形象。舞台上只有苏二娥一人,十几分钟的独角戏,对演员的身段、唱功,都是极大的考验。

    “天天猪头肉,顿顿喝老酒。”横批“夜夜风流”,一副春联贴得笑声四溅,贴得满台生辉,小淮海戏《贴春联》演出了当代庄稼人的自信、自尊和智慧。江阴市戏剧团带来的小锡剧《今天老师来家访》是一部反映家庭教育的好戏,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

    这四部小戏组合,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无不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传递昂扬向上的正能量,这些江苏基层院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优秀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江苏广大基层院团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小见大  以情动人

    舞台上四部小戏争奇斗艳,巧的是,这四部戏的导演是同一个人:蒋宏贵。这位曾担任过演员、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五十个春秋的老艺术家,不仅将这四部小戏打造得引人入胜,而且其执导的大型现代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担纲此次戏曲会演的首场演出。一部大戏,四部小戏,充分展现了他对地方戏曲的热爱和深厚的导演功力。

    眼下正是酷暑高温季节,接受采访时,这位70多岁的老人正在涟水县淮剧团投入《留守村长留守鹅》的最新排练。距离开幕式演出才过去20多天,怎么又要修改打磨了?蒋宏贵笑着说,每一部戏的成功都离不开反复打磨,小戏也一样,每一部戏创排至今至少有三四年的经历,在一次次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的过程中接受观众的检验,在一次次参加县、市、省里和全国的活动时经过认真打磨,深加工,不断修改,不断提升。

    “基层院团队伍小,活动灵便,剧目排演周期快,花钱少,这是基层院团最大的优势。”蒋宏贵说,团里无论编剧、导演,还是演员们,都有深厚的农村生活经历,滋养他们创作出最接地气的作品。“小戏很难排,因为时间短,矛盾集中,所以我们会选择小切口,以小见大,反映时代主题。”

    剧团虽小  水平不低

    看完江苏小戏组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馗最大的感受是:剧团虽小,水平不低。“四出小戏把江淮的气质、清新雅丽的剧种风格呈现在我们面前,展现了江苏戏曲的创作水准,以及基层艺术家们坚守艺术本体的作为。”

    演出结束后的专家座谈会上,文化部艺术司有关领导和中国剧协的专家对江苏小戏组合给予好评,这是对江苏奋战一线的基层院团的赞扬和肯定,也是鞭策广大基层院团进一步扎根生活,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前行动力。

    江苏省高度重视舞台艺术精品的打造,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繁荣舞台艺术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加大对京剧、昆曲支持力度的同时,重点扶持锡剧、淮剧、扬剧等地方剧种发展,抢救保护丹剧、山歌剧等相对弱势剧种,活跃在江苏大地的基层院团满腔热情反映农村百姓生活,饱含泥土芬芳的绚丽风景令人期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