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闽东之光”照亮文化扶贫路
四川下出“先手棋”
江西公布首批248个省级传统村落
基层文艺队伍彰显昂扬向上活力
接地气 聚人气




 中国文化报 >  2017-08-1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江剧《百米河边》:
接地气 聚人气

    艺  戏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龙江剧艺术中心创排的龙江剧《百米河边》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7月20日、21日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演出。

    该剧根据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福兴村党支部书记王树春的事迹创作而成,讲述了作为村支书的王庆福二十几年如一日,舍小家顾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实施“旱改水”,改变全村落后面貌的故事,展示了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该剧迄今已公演50余场。

    姚欣、谢柏梁、王亚勋、张秀云、陈友峰、孔培培、王静波等戏曲界专家参与点评该剧。专家认为,该剧塑造了一个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式人物,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用老百姓熟悉而喜爱的方式演绎他们熟悉的人物,选题好、效果好,体现了文化为民的作用。该剧剧本语言好,有黑土地农民的语言特色,富有生活气息。舞台呈现有风格,没有“高大全”的空洞感,而是采取幽默风趣手法塑造好干部的形象。该剧风格特点强,导演、音乐、表演极具地方艺术特色,人物塑造形象感强、特点突出,在基层演出具有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百米河边》演出效果很好,观众反响强烈。许多观众认为,本剧虽然讲的是福兴村和王树春的故事,但感觉离自己非常近,反映了很多基层干部的艰辛。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百米河边〉:田野拂过的一缕清风,带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微信公众号“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后发表了《黑土地上的好村官:龙江剧〈百米河边〉》,介绍了剧种、剧团及剧目特色等。

    龙江剧上世纪50年代末诞生于黑龙江,以二人转、拉场戏音乐为基础,语言朴实风趣,表演粗犷俏美,歌舞性强,尤其是对手绢、扇子、秧歌步运用独到。龙江剧代表剧目有《寒江关》《春灵庵》《双锁山》《结婚前后》《张飞审瓜》《皇亲国戚》等。

    林甸县龙江剧艺术中心2012年由林甸县艺术剧团划转更名而来。近年来,该中心荣获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120余项,被黑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县市级“十佳剧团”,其代表剧目有龙江剧《百姓人家》和拉场戏《拜寿》《俩姑爷》《圆梦》等;2014年排演大型龙江剧《红芦苇》参加黑龙江省新剧目调演,获表演一等奖、剧目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