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吴楚风韵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精准发力 实施文化富民
图片新闻
推出“文化畅享季”品牌
文化奔小康 宜兴有主张
省文化厅领导参观新华网江苏频道
以情动人 以爱感人




 中国文化报 >  2017-08-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奔小康 宜兴有主张

    许夕华

    近年来,江苏省宜兴市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资源,把文化小康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有效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编制设施网络,构筑文化小康承载平台。宜兴市、镇、村三级联动,改、建、用多措并举,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提高覆盖率,满足均等化需求。市级层面出台激励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的多项政策,投资20多亿元打造文化中心。镇村层面启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提升工程,3年累计完成18个镇(园区、街道)、278个行政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任务,宜兴市被评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高数字率,满足现代化需求。电视多媒体网络和文化馆、图书馆、陶博馆等文化场馆数字化平台不断升级完善。1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投入使用,市镇村三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规范运行,“四通农家书屋”实现全面共享。提高利用率,满足常态化需求。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10里文化服务圈”,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全年无休,市文化中心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多场。

    创建特色品牌,优化文化小康供给服务。积极打造文化服务特色品牌,着力提升文化小康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打造群文活动品牌。精心打造“新风颂”文艺汇演、梁祝戏剧节等群文活动品牌,满足群众展示文化才华、享受文化服务的迫切需求。联合知名企业组织开展陶瓷文化节、徐悲鸿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打造一村一文化品牌。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结合“陶都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开展“一村一文化文明沐农家”活动,全市70%镇村形成特色品牌文化。打造文艺精品创作品牌。开展“阳羡文学艺术奖”“百合花奖”等文艺评选,创作电影剧本《顾景舟》,成功复排锡剧歌舞剧《花季谣》,多部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各类奖项。

    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文化小康保障水平。着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文化小康建设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红利。汇聚文化发展合力。把文化小康建设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发展规划,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管理体系,相继出台《宜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10余个政策文件,逐年强化文化小康建设财政投入。走活文旅融合路子。将非遗元素“植入”景区,开发文创产品,开办“文化民宿”,为游客提供特色非遗项目产品与旅游纪念品。通过举办国际素食文化节、梁祝戏剧节等,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多项产业。夯实文化发展基础。建立器乐声乐、舞蹈曲艺等十大艺术门类人才库,吸纳群众艺术人才12万余人。成立民间文艺团队联合会、文化志愿者联合会,全市民间特色文艺团队1047支、文化志愿者1.2万名以上。

    (作者系江苏省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党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