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浦江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社区
让传统文化滋养心灵
安亭创编新《三字经》
徐行:戏曲传播有“义工”
“菊园有戏”:文化生活的阵地
竹刻传承在马陆




 中国文化报 >  2017-09-2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市嘉定区:
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社区

    嘉定菊园新区的市民艺术课堂为市民们带来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培训课程。图为刺绣培训班上,市民们认真学习刺绣。王 冀 摄

    黄艺芹  洪伟成

    “‘拿手好戏’嘉定区戏曲大赛、‘五光十色’嘉定区书法大赛、‘五彩画笔’嘉定区国画大赛,还有嘉定区传统文化巡演等,数都数不过来。”外企白领狄安娜告诉笔者,以前闲暇时不是逛街,就是看电影,现在则热衷于上“文化嘉定云”抢票,参与自己喜欢的公共文化活动。她尤其青睐传统文化项目:“茶艺、国画、剪纸等活动都不错,最近又迷上了传统戏曲。社区多次组织戏曲导赏,专业的讲解、演示拉近了我与传统戏曲的距离。”

    已有800年建县历史的嘉定古城,拥有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素有“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近年来,嘉定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通过创建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项目,引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进校园、进社区,使传统文化通过融入日常生活而焕发生机与活力。

    传统文化在基层焕发生机

    以街、镇为阵地,嘉定区12个街、镇纷纷整合自身文化资源,创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项目。徐行镇将文艺舞台延伸到村民家的客堂,着力打造农家“客堂文化”,开展徐行镇农家客堂戏巡演活动。百姓点戏,戏曲沙龙文艺骨干送戏,农家客堂戏连续5年在全镇各村、居、客堂演出200余场,观众逾4万人次。嘉定菊园新区创建了“菊园有戏”市民艺术课堂,戏曲、曲艺、传统节庆习俗等相继开课,居民们称这个课堂就是文化传承的新天地。“菊园有戏”艺术课堂分赏析、培训、观摩三大类,让传统文化和戏曲迅速被市民了解、喜爱。

    “我们还推出了‘我为爸妈订戏票’活动,每次票一放出去瞬间就被秒光了。”菊园新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马慧怡告诉笔者,如今年轻白领不仅光为爸妈订票,还抽时间陪爸妈看戏,在戏曲熏陶下也逐渐喜爱上了传统文化。此外,南翔镇“戏曲、曲艺进校园”活动、安亭镇“上海小囡学沪语”普及项目、嘉定新城(马陆镇)“让艺术点亮梦想”活动等,让传统文化和戏曲以多种形式在嘉定基层焕发生机。

    把传统文化的舞台搭在民间

    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活力在民间。从2014年开始,嘉定区便以文化馆为主阵地,联动12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依托原有的“百姓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搭建起传统文化展示、展演平台。“拿手好戏”嘉定区戏曲大赛、“五光十色” 嘉定区书法大赛、“五彩画笔”嘉定区国画大赛、“拿手好戏”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戏曲大赛、2016年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演唱大赛、2017上海市民文化节“唯实杯”第四届上海市少儿曲艺大赛……一连串传统文化赛事在嘉定区铺展开来,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和市民参与其中。“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戏曲、曲艺等非遗项目,不应是传承人的自娱自乐,更应该扎根群众,把舞台搭在民间,让百姓共建、共享、共谋发展。”嘉定区文化馆馆长李辉告诉笔者,“百姓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迄今为止已吸引近30万人次参与。

    除了赛事活动,嘉定区还以高雅艺术资源和群文专业资源为引领,开辟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购买了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团、上海勤苑沪剧团等多个专业戏曲院团到社区巡演。同时,嘉定区依托各类文化机构开展“百姓说唱团”巡演、“幸福嘉定”戏曲巡演、2017年嘉定区“戏曲进校园”等各类公共文化配送。2014年至今,嘉定区共配送戏曲演出近100场次,参与观众近5万人次。

    让优秀传统文化陪伴孩子成长

    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信念,是新时代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养料库;同时,青少年也是传统文化和戏曲传承发展的希望所在。近年来,嘉定区一直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和戏曲进校园工作,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和戏曲的传播、传承氛围。

    “传承非遗文化·延续古城疁韵”嘉定区“文教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巡展活动以普及非遗知识为目的,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全区的非遗项目。嘉定区在校园里成立了非遗传承基地。以嘉定非遗项目竹刻为例,马陆育才联中、黄渡中学、嘉定一中、城中路小学、嘉定劳技中心等,均设置了嘉定竹刻特色教育课程,由竹刻传承人定时、定课进校传授技法,以大课、小课、一对一等教学形式,通过现场演示与系统讲述相结合的方法,为嘉定竹刻技艺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其中,马陆育才联中编写了嘉定竹刻教材,并在学校开设了嘉定竹刻陈列室与传习室;城中路小学聘请嘉定竹刻名家张伟忠等定期来校指导,成立了“晨晓”师生竹刻社,编写了校本教材《竹光溢彩》,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非遗草编教育是徐行小学的特色课程之一。学校不仅拥有草编博物馆、草编DIY工作书,《地域文化——黄草编织艺术史料》等4本校本教材也已编印出版,去年还编印了《徐行草编我传承》新版校本课程并形成了资源包。每当暑假到来,暑期草编之旅社会实践活动便吸引着全市中小学生前来体验。徐行小学副校长徐敏告诉笔者:“学生学习草编的热情很高,学校草编社团多次参加市、区各种展演,并获得‘全国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奖’等荣誉。”

    此外,嘉定新城(马陆镇)与保利大剧院合作将古典音乐、传统戏曲、戏剧教育、舞蹈、古诗词、曲艺评弹及木偶戏送进校园;真新街道文体服务中心邀请上海勤苑沪剧团携手辖区内真新小学、绿地小学、丰庄中学、丰庄幼儿园共同参与演出,让同学们在演出中感受戏曲的魅力,4场活动共吸引了800多名学生参加。

    经过多年传统文化和戏曲进社区、进校园的实践,嘉定区传统文化和戏曲的传承发展氛围越来越好,关注、热爱传统文化和戏曲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社会力量也纷纷参与进来,扩大了传统文化和戏曲的辐射范围。嘉定区文广局副局长朱虹表示:“现在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和戏曲的大好时机。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各级政府的机制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一定会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