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舒文 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9月初,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正式成立,资金总规模高达50亿元,9月下旬,2017首届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暨成都市音乐产业招商投资推介会在蓉召开,成都音乐产业再获220亿元投资,9月底,“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拉开帷幕,两个月时间内预计将吸引百万人次参与。
打造音乐全产业链 9月20日,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和华夏文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发起设立50亿元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的合作协议。基金成立后,将通过专业化运营管理,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成都音乐产业做大做强。
9月26日,在2017首届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开幕式暨成都市音乐产业招商投资推介会上,成都市10个音乐产业项目顺利签署合作协议,投资总金额突破220亿元。与此同时,为期3天的2017首届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拉开帷幕,展会作为涵盖音乐全产业链的国际音乐产业博览会,汇集了来自国内外与音乐相关领域的实体企业、互联网音乐、音乐教育、乐器、音响、灯光及周边产品关联企业等展商200家至300家。
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备案的音乐产业项目逾220个,本年度实施的重大音乐产业项目30余个。国际音乐装备文化创意产业园、西部音乐灯光公园项目正在选址;草莓音乐节、西部音乐节、乐杜鹃音乐节等项目直接拉动产值和消费;都江堰市引进“西部音乐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占地面积约3040亩,计划投资20亿元;龙泉驿区引进“花海音乐”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预计2017年10月竣工,实现每年吸引游客量50万至100万人次,门票、演出等收入约9283.8万元。
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由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音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音乐产业推进办公室、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2017“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日前在成都开幕,为期两个月的音乐季预计将吸引百万人次参与。
开幕晚会上,廖昌永、鲍国安等表演艺术家相继登场,与成都乐团、川音乐团、重庆乐团为主的百人演奏乐团、合唱团一起,为观众献上了大型民族管弦乐与合唱《芙蓉花开》、大型民族管弦乐《蜀宫夜宴》、配乐诗朗诵《九天开出一成都》等精彩节目。
从1981年开始,“蓉城之秋”音乐会催生了数以万计的音乐作品,其中得到上演机会的作品1000余件,获奖作品数百件。“蓉城之秋”音乐会对于音乐作品的推出、音乐人才的发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培养全民参与的文化消费市场,此次音乐季在传承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搭建了国内最大的原创音乐比赛平台,加快推进原创音乐发展,力争做到“全城皆音乐、全域推人才”。
自2016年成都发布《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音乐产业以来,由成都演艺集团、新星(中国)文化传媒、亚洲演艺集团、成都音乐产业促进会联合打造的新星(中国)音乐工厂正式启动,摩登天空、乐杜鹃、广东锐丰等国内知名音乐企业在成都注册落地,将为优秀的四川本土音乐人才和原创作品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