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艺彩山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共享式活动赢得群众点赞
图片新闻
话剧《路》:叩问“人性之真”
诸城:把舞台搭到百姓身边
深入生活不能有“访客”心态
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在曲阜成立
山东出版传统文化故事会丛书
山艺举办“艺术与阅读高峰论坛”
商河文广新局打造“文化花博”
邹城唐村举办乡贤恳谈活动




 中国文化报 >  2017-10-1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生活不能有“访客”心态

    苏 锐

    部分地区或文艺工作者“蜻蜓点水”似的深入生活采风现象值得关注。有的编剧到基层采风三五天,回来便说“长期基层蹲点给自己提供了丰厚滋养”;有的画家到山区写生,给自己定下“每天画3张”的目标;更有个别戏曲演员,缺乏农村生活经验,演农民竟然全凭想象和看农村题材电视剧……

    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作者无一不是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反观当下的部分文艺工作者,满足于“坐在办公室搞创作”,偏重理论学习、擅长用“表演”诠释“表演”,“坐井观天”般地创作,从方法上就有问题。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于文艺战线而言,深入开展“深扎”活动有助于避免天马行空,知晓“为谁写”,强化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主旨;有助于杜绝无病呻吟,了解“写什么”,用手中笔墨反映出火热的现实生活;有助于防止照猫画虎,懂得“怎么写”,提炼、创新艺术创作的方法论。

    “深扎”活动中,文艺工作者要避免走马观花,更不能有“访客”的心态。首先,要充分认识“深扎”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创作的各个阶段不断向人民问计;其次,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在政策、经费、考核等方面建立常态化机制,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提供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摆正姿态,杜绝作秀,虚心向人民学习,让作品时时刻刻接受观众的检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