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
有些事物越是在黑暗中越清晰,比如星星。夏夜,放一把躺椅在院子里,仰卧,看繁星点点。周围一片沉寂,景物浸在夜色里,朦朦胧胧,只有天空是鲜活的,一条银河纵贯南北,淹没在河中的小星星时隐时现,河岸边几颗亮星炫耀似的睁着眼睛一眨不眨,卑微与霸气,一目了然。这些亮晶晶的小东西织成一张无边的大网,网住了整个天空。
我对星空的记忆应该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门《自然》课开启了童年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灵之旅。课本首页是一张星空图,星星们在几条线段的连接下组成各种奇异的图形,狮子、大熊、猎人、勺子……晚上,捧着课本看星空,寻找对应的星座,结果发现,纸上和现实并不照应,除了那个像勺子的北斗七星可以看清外,其他的根本找不到,于是感觉迷惑,甚至有些懊恼,却不敢找老师去问。读高小时要到乡镇中学,离家三里路左右,我和同学通常步行。晚饭后,几个要好的伙伴相邀上夜校。田野光秃秃的,只有冬小麦沉睡在土壤里,没有障碍物,夜空像个大锅盖将我们扣在里面,我们就是锅盖里的蚂蚁。天空幽蓝幽蓝的,星星密密麻麻,极不规则,可以任由你去联想、组合。在上学路上我认识了猎户星座,三颗间距足“米”、竖着排列的亮星是猎户腰带上的银钉,啊,原来一个星座这么大,怪不得对着课本找不到它们。我还注意到上学时猎户座在东方,放学时已经跑到了南方。星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这发现让我欣喜异常,其实这浅显的道理老师在课堂上都讲过,当时没留神听罢了。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来源于兴趣。”是啊,有兴趣才有探索的动力,比死记硬背要强千万倍。
月亮是夜空的霸主,它的出现夺去了所有星星的光辉,小星星不见了,大星星黯然失色。记起父亲说过的一句俗语: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人多心不平。当时只理解前半句,后半句权当顺口溜念了。慢慢长大,经历过一些世故,终于体会到其中的含义。生命所要承载的东西,或厚重或轻薄,已经懂得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当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候,精神上的危机也会袭来。人类主宰万物,是凭了智慧;被万物主宰,也是因为“智慧”吧!
你在或者不在,星星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套用仓央嘉措《见与不见》的唯美句式来表达我内心的喜爱吧。星星的世界一定是单纯美好的,因为亘古以来它从未变过,一样的轨道,一样的守候,一样的亮晶晶。
繁星点缀了夜空的美丽,夜空给了繁星展示的平台,二者相得益彰,这就是大自然的和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