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秋菊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旅游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其中,区域重点城市群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随着跨区旅游城市群的建立,城市之间的旅游业发展将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通过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
近日,通武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7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廊坊召开。本次大会以“携手通武廊 畅游北运河”为主题,整合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旅游资源,打造跨区域旅游合作示范区,进一步挖掘大运河旅游文化,积极探讨区域旅游合作新方式和途径,为通武廊三地旅游产业发展开创新环境,使三地旅游合作迈入新阶段。
通武廊旅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通武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以大运河为纽带,进一步加深三地旅游合作,提升三地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打造品牌突出的区域发展增长极,携手共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近年来,通州、武清、廊坊作为连接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携手深入贯彻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廊坊市副市长张春燕表示,廊坊、通州、武清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连,经济相通,在加强产业合作、做优生态环境、完善交通网络、深化人才交流等重要方面不断发力。继今年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后,三地积极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成立了“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在探索旅游合作上迈出了有力步伐。
大会期间,通武廊三地共同签署了《“通武廊”旅游安全生产联组互查工作机制》《“通武廊”旅游市场宣传一体化平台机制》以及《“通武廊”三地旅游协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今后三地旅游业的实质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吴文学提出,以共享共赢理念,深化推进京津冀旅游的协同发展。对于如何创新突破北运河,协调推进通武廊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专家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其中包括打造京津冀文化休闲旅游区、产城文旅融合示范区、有温度的旅居社区、京津冀“旅游+产业”集聚区四个特色区;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机制、建立产品、项目、市场落地的协作机制;打通水系,提升运河通航效率,以此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等。
通武廊旅发大会活动精彩纷呈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享有“京津走廊明珠”的美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廊坊市旅游系统以建设旅游强市为目标,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塑造鲜明品牌形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全面跃升的良好态势。
2016年,廊坊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80亿元。“十二五”期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全市超过100个重点旅游项目,A级景区达到31家,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数量成倍增长。
为深入挖掘廊坊的区位、交通、市场以及现代旅游资源优势,廊坊市创新性地提出“京津乐道 绿色廊坊”1个主题口号、“京津冀休闲目的地”1个发展定位、“影视文创、乡村休闲、温泉养生、骑行竞技”四大旅游品牌以及6个旅游特色小镇,形成“1146”廊坊旅游品牌战略体系,开辟了廊坊旅游业发展新路径。
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翟玉虎表示,廊坊市要以通武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廊坊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更好地展现通武廊三地旅游资源,体现区域旅游魅力,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如京津冀旅游商品展、第十届中国(廊坊)热气球节、京津冀旅游摄影展、畅游北运河骑行活动等。
通武廊北运河品牌全面叫响
通武廊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三角”,三地以大运河为纽带,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人员往来密切,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具有良好区域旅游发展基础和优势。
为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通武廊三地围绕大运河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打造通武廊三地旅游产业发展亮点。目前,“通武廊”已经形成多条以运河风情游、生态康养游、乡村度假游、休闲购物游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通州的运河文化广场、奥体公园、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武清的潞水樱花园、湿地百草园、津北森林公园,廊坊的第一城、日月潭温泉、林栖谷、金丰农科园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