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11月15日晚,一年一度的湖南群众文化盛事——“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在湖南大剧院落下帷幕。当晚,14个从全省各地“欢乐潇湘”活动舞台上精选出的群众文艺节目集中亮相,展现了2017年“欢乐潇湘”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
“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今年已是第5个年头。5年来,这个舞台诞生了一大批原创群众文艺作品,也见证了湖南群众文艺的发展繁荣。
今年的“欢乐潇湘”活动,参赛节目共有20547个,其中新创节目4211个。纵观5年,“欢乐潇湘”活动累计参演节目71660个,其中新创节目17981个。从乡镇、社区的海选到县市区的初赛、市州的复赛和全省决赛,“欢乐潇湘”的舞台遍布三湘大地,诞生了一批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反映身边生活的优秀节目。
今年初,在湖南湘潭东方红地下商场,一名男子突然晕倒在地,护士盛艳见到这一幕,立即冲向倒地男子为他实施心肺复苏,使男子转危为安。几个月后,这件事被改编成情景剧《温暖》搬上“欢乐潇湘”湘潭县专场的舞台,受到观众好评。“群众文艺作品能够接地气地反映百姓身边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很有教育意义。”湘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豪雄说。
各群众文艺团体通过深入挖掘湖湘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了许多湘味浓郁的文艺节目。在长沙专场,流传于长沙县双江镇的民间表演锣鼓亭子被搬上舞台。“这个节目加入了很多农村生活场景,让观众很有亲切感。”节目编导周洪波说,“‘欢乐潇湘’的舞台上就应该表现我们自己的生活,表现湖南的文化根脉。”在沅陵专场,小品《电商父亲呱呱叫》讲述了怀化市辰溪县结合实际实施电商扶贫的故事。岳阳县文化馆推出的花鼓戏歌《我的岳阳》既具有非遗韵味,又注入了电声音乐等充满时代气息的元素。“‘欢乐潇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更多岳阳花鼓戏表现形式的平台,目前已初见成效,观众群的年龄层明显下移。”岳阳县文化馆馆长刘望平说。
“我是一名货车司机,自学二胡多年,能熟练演奏40多首曲子,终于能在‘欢乐潇湘’的舞台上一展身手了。”湖南省韶山市永义乡村民彭静宇在2013年首届“欢乐潇湘”活动中,凭借二胡独奏《泉水叮咚响》登上了韶山站的海选舞台,此后每年他都坚持参加这一活动。
“欢乐潇湘”的舞台就搭在群众家门口,极大方便了群众参与,也迅速带动了湖南群众文艺团体的发展壮大,许多拥有艺术特长的群众自发组团参加比赛,仅2017年参赛队伍就达到12982支,38.2万名民间文艺爱好者参演。
今年6月初,在怀化市麻阳县高村镇初赛现场,多个社区和村组自创的26个节目悉数登场。“虽然比不上专业演员,但节目都是村民们精心准备、自编自演的,很受群众欢迎。”高村镇文化站职工黄呈湘说。5年来,依托“欢乐潇湘”的平台,三湘大地上无数像黄呈湘一样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投身群文工作当中,为群众出主意、搞培训、做指导,使文艺节目质量节节攀升。据统计,今年的“欢乐潇湘”活动,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和文化场馆共举办各门类培训920批次,培训群众文艺爱好者61060人。5年来,这一活动共培训群众文艺爱好者21万余人次。
从事10多年文化工作的张明是岳阳县筻口镇文化站站长,“欢乐潇湘”活动举办期间,从发动群众、节目筛选到舞台搭建,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们做群众文化工作的,群众高兴我们就开心了。”张明说。
2017年的“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共吸引828万余名群众观演。“明年的活动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
“以前爱好文艺的老百姓没有展示的舞台,现在不仅家门口有了舞台,节目优秀还能参加全省汇演,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华容县文体新局副局长杨汝华说,“通过几年活动的开展,‘欢乐潇湘’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的节日。往往今年的比赛刚结束,大伙儿就开始寻思起明年的题材了。”
湖南作曲家李培生曾担任往年“欢乐潇湘”活动的评委,退休后成了该活动的参与者。今年,李培生利用专业知识为长沙市雨花区的多个节目进行了编曲和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欢乐潇湘’活动为湖南人民提供了深受欢迎的精神食粮,已成为广大群众翘首以盼的文化盛事。”李培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