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唱响新时代 共筑大豫剧
为新时代中华豫剧领军人物喝彩
演戏 悟道 修身
面对新时代的戏曲艺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豫剧唱响世界




 中国文化报 >  2017-12-1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响新时代 共筑大豫剧
——第二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精彩回顾

    豫剧九大名家

    交流会现场

    12月13日至15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河南豫剧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在郑州市举办。来自全国12个省区市的124个院团的239名院团长代表齐聚郑州,共商豫剧发展大计,其中包括19个民营院团。

    豫剧是我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全国现有163个豫剧专业艺术团体。近年来,中国豫剧已经走出一条独特的民族化艺术之路,豫剧人才辈出,精品如雨后春笋,影响力日益增大,造就了一大批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理想信念坚定、与时俱进的豫剧演出创作队伍。本次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包括豫剧艺术成果展、折子戏展演、主题授课、院团长代表交流等内容,他们架起了联络全国豫剧院团的桥梁和平台,促进了省内与省外、国有与民营、演出与研讨、工作与联谊的融合,增强了豫剧保护和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

    交流会期间,河南豫剧院决定成立对外帮扶办公室,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表示,愿向全国豫剧院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称,豫剧院团要发展,一要注重培养人才,二要实现资源共享,三要重视互联网、重视宣传。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总结,第二届全国豫剧院团长工作交流会的成功召开,预示着中国大豫剧时代来临了,只要全国豫剧院团精诚团结,豫剧必将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院团长们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文艺实际,落实好十九大重要部署,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交流会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分别作了主题授课,8位院团长代表作了主题发言。

 

 

    琚青春(河南豫剧院三团党总支书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现实服务,讴歌党、讴歌英雄、弘扬正能量,视生活为艺术之母,从生活中寻找人物原型,积累艺术素材,获得创作灵感,是三团人多年来坚守的创作传统和原则。

    获得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文华表演奖的豫剧《焦裕禄》也不例外。剧组接到创排任务后,就安排主创团队深入兰考县体验生活。作为主演,团长贾文龙专门制定了日程表,走村访户,和农民朋友一起干农活、拉家常,了解掌握当年焦书记的工作情况,拜访焦裕禄的儿女,倾听儿女们对父亲的深情描述;还多次到焦裕禄同志墓碑前默哀静思,对焦裕禄那张叉腰的照片认真揣摩,细细模仿,终于走进了焦裕禄的内心世界,还原了栩栩如生的焦裕禄形象。

    孟祥礼(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团长):青年团2013年组建以来,一直以重抓业务建设、拓展演出市场、提高团队影响力为目标,坚持“出人出戏、独具风格、面向都市、服务人民、培养观众”,努力打造“省内水准一流,国内影响广泛”的青年专业艺术表演团队。

    4年来,青年团相继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受京剧、昆曲、豫剧名师指点,表演规范,扮相靓丽,对工作有热情、有韧性、有创新,对传统怀有敬畏之心,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年轻化、高素质的戏迷群体。在培养青年人才时,注重百花齐放、流派纷呈、齐头并进,目前有常、陈、崔、马、闫、桑、唐、牛、李等多个流派的亲传弟子或再传弟子领衔其流派的经典剧目。

    王红丽(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是1993年成立的全国首家省级民营剧团。院团成立之初就意识到,要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市场“亲密接触”,因此确立了“改革兴团、以质量取胜,靠好戏赢得市场”的经营思路。在创作和排演剧目之前,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认真研究观众的艺术口味,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生产,引导观众观看好的剧目。

    此外,我们具有非常强的品牌意识,注重在剧团名称的确定、名角的推出等方面树立品牌,并积极参与比赛,利用比赛求得比较权威的“品牌认定”。这几年剧团的演出合同每年都是满满的,不仅因为剧团的戏演得好,也因为我们讲信誉。

    宋德甲(河南省漯河市豫剧团团长):漯河市豫剧团1955年建团,是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年轻团队,年年排新戏,年年出成果。根据在部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采取了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家长式管理,这是我团的“法宝”。

    半军事化管理就是整齐划一,团里配备了统一的四季服装、拉杆箱等,集体活动要求着装统一,一切都要有规矩、有秩序;制度化管理就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我团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和规范的制度,在日常管理上做到令出必行;家长式管理就是对员工要像家长对孩子一样用心,生活上照顾他们,同时还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编制、职称等问题,私下里许多青年演员都经常叫我“老爹”。

    赵鹏(陕西省西安市豫剧团团长):西安市豫剧团由著名豫剧作家樊粹庭先生于1934年创办。近年来,在我团探索自身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河南的多位领导和艺术家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2012年,李树建院长给我们指点迷津,提出要以精品剧目为突破口,打破僵局,只有先做出成绩才能得到政策的支持,并鼓励我们要坚守住豫剧在西安的这片阵地。随后,我团移植、改编了一部廉政剧《儿牵娘心》,打造了一部原创大戏《秦豫情》,都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李树建院长和汪荃珍书记还安排全国梅花奖演员徐俊霞老师到我团挂职帮扶,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爱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团长):建团50多年来,我团在整理和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先后上演大小剧目200多个,荣获了上百个奖项和荣誉。

    近年来,我们以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为目标,狠抓精品创作,《大漠胡杨》《戈壁母亲》等剧目先后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使我们的创作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我团是兵团党委宣传部直属单位,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繁荣兵团文艺”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演职员身上都承担着维稳戍边的使命。所以,我们剧团星期二、星期五都要进行集体学习,在每个演职员身上不断强化“兵”的意识。

    常科(河南省驻马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近几年,我局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发展思路,重点创作打造文艺精品,弘扬时代主旋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为推动豫剧事业繁荣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近5年来累计争取创排专项经费近700万元;二是实施戏曲剧本孵化计划,完善剧本创作、征集制度;三是加大送戏下乡演出补贴力度,每场补贴1万元;四是放权自主经营;五是对市级财政采购的文化惠民演出场次,在实施监管的同时,简化演出手续;六是营造文化艺术氛围,通过举办省级大赛、本地戏迷擂台赛等活动,培养一大批爱好豫剧的观众,为振兴豫剧戏曲事业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方水泉(河南省禹州市豫剧团团长):禹州市豫剧团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专业文艺团体。1990年,剧团曾两进中南海,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

    禹州市豫剧团一直坚持以禹州典型人物、历史名人、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为题材,撰写剧本,编排剧目,例如根据社会现实创作的《乡里汉子》《青山情》《神器》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次,我们一直很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取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等措施,面向社会广纳人才,通过组织参加各类赛事等多种形式,对艺术人才进行锻炼和培养。2016年开始,禹州市委、市政府每年拨付创作新剧目专项资金200万元,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本版文字由张莹莹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