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委主办,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北京集贤弘艺文化中心承办的“全堂八角鼓”演出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3场,收获了各方好评。
“全堂八角鼓”是北京独有的一种综合性曲艺表演形式,是18世纪到20世纪初北京雅文化的代表,是北京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此次3场定位不同的演出,给观众带来了近年不多见的曲艺视听盛宴。
首场是老艺术家专场,突出一个“淳”字,保留了全堂八角鼓的基本原貌。张博、佀童强等9位的十不闲《发四喜》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章学楷、刘春爱、刘秀梅、孟昭宜、田学明等名家把全堂八角鼓中各重要曲种演绎得淳厚多姿、回味绵长。徐德亮、王玥波等跨曲种加盟,让连珠快书更富感染力。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给观众带来惊喜,让观众领略了评书巨匠的风采。
第二场是师徒专场,突出一个“传”字。全堂八角鼓的关键在传承。赵玉明、张秋苹等曲艺名家列阵,带着他们的爱徒杨云、志淑燕、韩梅等共同表演,展现了曲艺的传承发展脉络。
第三场是南北交流,突出一个“新”字。全堂八角鼓的出路在创新。高博文、姚依依的评弹开篇《宝玉夜探》、阮继恺的上海说唱《金陵塔》、施敏的四川清音《竹颂》等,展现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语系、不同曲种间的交流与辉映。 (张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