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吴楚风韵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江苏三部歌剧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
讲徐州故事 谱汉风新韵
正是孩子圆梦时
江苏省领导调研公共文化场馆
省文化厅召开厅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小荷竞放”优秀艺术作品展聚焦“家园”




 中国文化报 >  2017-12-1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是孩子圆梦时
——评舞剧《小萝卜头》

    方洪友

    国庆节前一天,人们在英雄纪念碑前,寄托哀思,缅怀英烈。共和国的大厦是无数英烈用热血和身躯奠基而成。在这些应该铭记的英烈中,有一个共和国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他生于江苏邳州,随共产党员父母入狱,在1949年9月被害于重庆“渣滓洞”。

    无疑他是一位后人永远难忘的特殊烈士。我们有责任用各种形式将他的斗争生活、英勇事迹和革命人生表现出来,作历史的传承。舞剧《小萝卜头》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全剧以敌人囚禁和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渣滓洞为背景,细致地展示了生活在渣滓洞囚牢里的小萝卜头和他的父辈一起与敌人开展的“特殊战斗”。从无辜随父母入狱、在牢房里生存下来,到得到难友照顾学习成长,再到利用孩子的方便传递情报进行狱中斗争,直到他们期盼的共和国诞生前夕牺牲于渣滓洞。

    在特殊的环境里,描写一个特别的人物,作品注重了从孩子的眼光出发,通过他的所见,既表现出敌人的残暴,也体现出了革命者的坚贞,既有敌人的无所不用其极,又有难友们的大智大勇。这是其他孩子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小萝卜头成长起来。舞剧用较重的分量突出小罗卜头的斗争方式,与敌人巧妙周旋,穿梭在大人们之间,机智地传递情报。在这些片段中,小英雄的形象得以展现。

    作品的另一个着力点是再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坚贞精神。在囚牢中,主人公的活动余地非常有限。在这种境况里,表现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了。舞剧有大量的场面是写面对面的冲突,直接的肢体对抗,以说明革命人的勇敢、顽强、坚毅和不屈。但作品更强调的是内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抒发。《囚徒歌》《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等流传至今的革命诗歌,就产生于狱中,产生于心中。当这种豪情迸发于牢室的时候,也正是心灵舒张的时候。在这种气壮山河的时刻,怎么能不舞之蹈之?听——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看——

    小萝卜头在豪壮声音中“飞”起来了!他的父兄辈“飞”起来了!

    台上的舞姿是剧中人的心灵外化,也是观众心情的共鸣。

    这种艺术气氛的营造,在该舞剧中多次应用。特别是在最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曙光就要来临,天安门城楼上即将响起震惊世界的宣布,可在渣滓洞里,疯狂的敌人垂死挣扎地把屠刀伸向了英雄们,伸向了小萝卜头。这个时刻,我们看到,先烈在做一件最神圣、最豪迈的事情——绣一面五星红旗!他们把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寄托在这个举动上,为他们的事业书写了最后一笔,完成了自己最壮丽的人生。

    观众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剧场,面对舞台,盼望与先烈们作一次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这就是舞剧《小萝卜头》的感召力。

    (作者系国家一级编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