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地方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上海虹口:跨时代的“文化三地”,新时代的文化强区




 中国文化报 >  2017-12-21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集聚地
上海虹口:跨时代的“文化三地”,新时代的文化强区

“过河看影戏”特展诠释虹口与中国电影发轫。

王珮瑜做客“海上听潮·大师讲堂”讲述京剧传统之美和当代创新。

菜场书屋的设立促进菜场经营者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

少儿活动讲述抗日小英雄红色经典故事。

丁酉七夕,“相约七夕 甜爱一生”上海书法名家书写结婚纪念证书仪式浪漫举行。

“国旗飘扬·祝福祖国”主题升旗仪式举行。

情景剧《鲁迅在上海》开启爱国主义教育开学第一课。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论坛深入探索城市更新中的非遗保护与实践。

助推“彩虹工程”,推广戏曲韵律操,积极尝试戏曲教育和学校生活结合的新途径。

无伴奏合唱比赛中“军之声”引吭高歌。

世界读书日,“引领春风,吟咏彩虹”活动推动主题阅读。

    “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集聚地。”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对虹口文化作出准确定位和高度肯定。近年来,虹口区紧紧围绕建成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传承发展区这一目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在文化设施的网络完善和提质增效方面,全区初步形成由区、街道、居民区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三级网络体系。其中,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一个中心”及“八个馆”,即海派文化中心和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区图书馆(含分馆)、区文化馆、曲阳文化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街道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主要包括8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8处街道图书馆;居民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已建(在建)的37个“市民驿站”、19家菜场书屋及200余个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目前,已初步实现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区域传统文化品牌凸显

    在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方面,以“市民文化节”“百姓舞台”等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海派小品、无伴奏合唱、少儿舞蹈等文化品牌特色。精武武术、石库门里弄生活习俗、海派翡翠雕刻技艺、盛氏六脉诊疗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

    市民文化需求幸福指数高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以“文化配送”为抓手,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提升广大市民文化获得感。在全区形成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各类文化团队近千支,提篮戏曲、江湾民乐演奏、曲阳朗诵艺术、川北合唱等社区文化活动常年不断,推陈出新,使普通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通过“文教结合”“一街一品”等创新项目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虹口区将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致力传承历史正能量,彰显时代精神,早日建成具有虹口特色的文化强区。

    (张伟/文 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局/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