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集聚地。”2007年,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对虹口文化作出准确定位和高度肯定。近年来,虹口区紧紧围绕建成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传承发展区这一目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在文化设施的网络完善和提质增效方面,全区初步形成由区、街道、居民区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三级网络体系。其中,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一个中心”及“八个馆”,即海派文化中心和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区图书馆(含分馆)、区文化馆、曲阳文化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街道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主要包括8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8处街道图书馆;居民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已建(在建)的37个“市民驿站”、19家菜场书屋及200余个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目前,已初步实现了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区域传统文化品牌凸显
在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方面,以“市民文化节”“百姓舞台”等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海派小品、无伴奏合唱、少儿舞蹈等文化品牌特色。精武武术、石库门里弄生活习俗、海派翡翠雕刻技艺、盛氏六脉诊疗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
市民文化需求幸福指数高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以“文化配送”为抓手,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提升广大市民文化获得感。在全区形成区、街道、居委会三级各类文化团队近千支,提篮戏曲、江湾民乐演奏、曲阳朗诵艺术、川北合唱等社区文化活动常年不断,推陈出新,使普通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通过“文教结合”“一街一品”等创新项目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虹口区将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致力传承历史正能量,彰显时代精神,早日建成具有虹口特色的文化强区。
(张伟/文 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