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薇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县文化部门以“文化名县”为目标,以“文化引领”为理念,全县上下高度重视文化,逐步形成文化投入持续增加、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设施逐步完善、群众权益切实保障、公益文化精彩纷呈、乡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生机盎然的良好局面。但相对于乡镇,广大农村虽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网络,村一级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面对种种难题,景宁较早开启了破解难题的探索之旅。通过多年来的乡村文化标准化建设,景宁抓住农村文化工作的难点和热点,不断推出新举措,设置新载体,使景宁农村文化建设显现出勃勃生机。
景宁县“一乡一品”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是在景宁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巩固创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县文化部门将乡村无序开展的文化活动,通过引领、指导、策划、提升为“一乡一品”,并向“一乡多品”和“多乡一品”延伸。通过重点扶持和整合培育,设置普通级和示范级两个等级,把文化工作的覆盖面实实在在延伸到最基层。
“畲家飘歌”送教下乡育人才。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文化馆业务干部、文化志愿者、业余团队开展送教下乡、专题讲座、学习交流互动等活动,为各乡各村开展品牌文化节庆活动输送人才和骨干。目前,全县21个乡镇街道已配备专职文化干部,各村级文化活动室都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并先后建立了浙江畲族歌舞团1支、农村电影放映队5支,组建了畲族民歌、畲族舞蹈、广场舞、菇民戏、花鼓戏、器乐演奏、声乐等10类文化志愿者队伍,成员近千人。各类文体团队559支,人数达14062人,农民业余队伍每年自发送戏、送演出、送培训近百场,已成为各村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基层文化服务建设施。全县已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打造一体化的“全景幸福体验馆”,建设“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圈”,形成了“县成示范、乡成辐射、村成阵地”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建设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馆合一的畲族文化中心一座;建成人民影城、数字化电影院、体育馆各一座;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级一级馆,与体育馆、博物馆共同实行免费开放;建成民间博物馆、纪念馆8家,能容纳千人以上的市民文化广场3个。已建成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符合标准,实现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流通服务点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同时,在全县各中心村、重点村和社区等地,已分别建成幸福文化广场133个,农家书屋258个,农村文化礼堂45座,全部免费开放,免费培训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以“畲乡文化卡”为纽带,建立了文化绿色通道,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景宁县各中心村、重点村和社区通过整合盘活现有资源,投入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群众举办“一乡一品”文化节庆活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乡村春晚创机制。“百村闹春·乡村春晚”是景宁“幸福文化·春满畲乡”系列贺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农村为主体、以村民为主角,政府文化部门做好引领并提供服务,通过送经费、送策划、送培训、送器材,充分调动基层人民的文化自信自觉,活跃乡村文化活动,满足村民文化多样需求。它以举办的持续性、参与群体的广泛性、深入基层的平民性,受到村民欢迎,成为丽水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村民文化生活从“被动接收”向“自我选择”“自主创办”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景宁县共有154个重点村、中心村先后举办了乡村春晚和民族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展演。其中张村春晚、大均春晚、标溪春晚、包凤春晚等更因乡土气息浓厚、节目精彩纷呈备受瞩目。值得一提的是,景宁文化部门规定乡村春晚坚持4个“不”(即不请明星名人、不搞开幕剪彩、不限节目形式、不定节目内容),真正为村民们创造自我表达的舞台和施展才艺的空间,畲乡大地一时“民”星闪耀,歌舞欢腾。
申报项目获资助。为保障 “百村闹春·乡村春晚”活动顺利进行,景宁县开展文化项目申报答辩工作,共收到各乡镇春晚项目90个。2017年度全县21个乡镇街道的386个乡村文化活动项目进行了申报,其中40个“一乡一品”项目被确定为2017年重点扶持补助项目。文化项目申报答辩制推出以来,景宁县已有1801个项目参加申报,866个项目通过答辩并成功举办,申报项目补助资金达2295多万,吸引社会资金4100多万。“幸福文化 你我同行”文化品牌不断打响,文化部门指导、乡镇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响应、群众担当主角的文化事业氛围已经形成,文化之花深深扎根畲乡,花香四溢。
目前,景宁县已形成马仙民俗文化系列节事走廊(含鸬鹚马仙民俗文化旅游节、沙湾迎神节等)、东坑农耕文化系列节事走廊(含马坑爱在心田文化节等)、千峡湖水文化系列节事走廊(含千峡湖垂钓节、九龙鱼灯节、郑坑非遗文化节等)、环赤目山畲文化系列节事走廊(含金丘蓝氏文化节等)、带溪边界文化系列节事走廊(含毛垟带溪文化节等)、英川菇民文化艺术节事走廊、大均畲乡之窗畲族渡亲节事走廊七大文化走廊。景宁县21个文化中心全部通过浙江省文化站定级考核工作;133个幸福文化广场及45个标准化文化礼堂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城乡文化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县有三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工作目标。景宁县累计举办乡村春晚350场,让老百姓自己上台,自己当导演,自己做演员,自己办春晚。同时,把“畲家飘歌”进基层、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系列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受惠群众1万余人。文化部门又对原有优秀文化品牌进行整合提升,小、散、乱的品牌无序现象得到改观,主导品牌开始形成。原有的文化项目申报答辩制、文化定制、文化预报、文化日历、智慧文化、凤舞畲山大舞台等品牌汇聚成“小康文化”大品牌,把原有品牌转化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品牌效益最大化。
景宁县成功举办千峡湖垂钓节、郑坑非遗文化节、大均蓝莓节等特色节事活动40余项。截至目前,2017年文化预报已发布12期,共预报文化项目800余项,保证了群众的文化知情权。“畲家飘歌”文化服务活动中,6000余人参与培训;图书伴我过新年、世界读书日、小小故事林等活动服务读者2万余人。以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开展送戏下乡、送戏进社区演出146场;送书下乡10765册;送电影下乡1600场,观众达8.8万人次。举办“凤舞畲山”大舞台活动130余场,观众达5万人次。
通过文旅融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景宁县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畲乡民俗,举办了2017中国畲乡三月三暨浙江省第四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推出七大板块24项子活动。其中,景宁县“一乡一品”文化品牌中,有10个重点打造的文化节庆被纳入文化节。景宁县还将畲族歌舞剧《印象山哈》打造成为服务全域旅游的精品项目,制定出夜游市场营销方案,加大推介力度,先后到南京、常州、无锡、苏州、温州等地开展旅游宣传推广,实现全年常态化演出。此外,景宁县还将户外旅行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举办了“心漫云尖”华东首届户外帐篷节暨景南乡第六届仁孝文化节活动,推出千峡湖垂钓节、红色之旅登山节等“一乡一品”节庆活动,吸引各地游客1.6万余人次,活动期间共计实现旅游收入18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