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今年年初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下足功夫,出台系列惠民利民的举措。潍坊市文广新局局长孙俐君说,文化民生无小事。唯有提供对口的文化服务,才能真正满足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潍坊昌邑市居民崔宏志只要周末没事,便领着孩子一起去市图书馆看书。“图书馆环境很安静,硬件设施也很好,非常适合阅读。”崔宏志说。
今年,昌邑市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均已实现免费开放运营。两馆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辅导、人才培训、展览和全民阅读活动,逐步成为全市文化惠民的主阵地。在基层,昌邑市的9个镇(街)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6个镇、20个农村(社区)完成了两馆总分馆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了市、镇、村三级图书馆联网服务试点工作。
完善的硬件设施网点构建起来后,如何利用阵地开展有效而精准的服务成为潍坊各地探索的重点。
为满足广大群众看戏看演出的需求,昌乐县今年创新惠民模式,在潍坊市级安排的90场送戏下乡演出基础上,将场次增加到180场,吸引县、镇、村三级共50多支演出团体和队伍参与。这场历时3个月、在全县展开的巡演,改变了以往送戏给群众看的简单做法,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且呈现出四大特点,即提高县级演出团体水平、县乡同台演出互动交流、扶持基层新增演出力量、同步开展文化扶贫。
这些年,民营艺术团体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的“菜单”。为让基层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潍坊市今年还举办了全市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民营团体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
孙俐君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潍坊市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达到800余家,其中在文化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有69家,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274家。今年7月至9月,潍坊市组织开展了“薪火相传”京剧与地方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市人民广场、十笏园文化街区共演出30场。
从今年开始,潍坊市级财政还设立了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服务和开展业务培训活动,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提升创作演出能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成为潍坊市繁荣城乡文艺舞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今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评选出45项全国“2016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青州市图书馆“全民阅读直通车”项目作为山东唯一县级图书馆项目入选。
青州市“全民阅读直通车”的内涵是通过实施个人买借、馆际联盟、全市家庭、城乡互借“四个直通”,横向构建起市图书馆、新华书店、驻青高校“三位一体”城市文化引擎,纵向构建起市图书馆、镇级图书馆、村(社区)图书馆、民间图书馆“四级联动”阅读服务网络。
青州市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结合“全民阅读直通车”工程,青州市配套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如“我是阅读小明星,我是阅读达人——全民阅读直通车阅读有奖活动”“青州市全民读书节”读书朗诵大赛活动等,真正实现了让阅读充盈市民的休闲生活。
今年,诸城市扩大文化供给,改善服务方式,全面推行“文化有约”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定制服务、菜单服务、自助式服务,受到群众欢迎。针对当地的实际需求,诸城市从年初开始还有意加强文化免费培训,拓展文化艺术门类,增加培训班次。同时充分利用博物馆、图书馆(室)、尼山书院、儒家讲堂、乡村记忆馆(室)等阵地,加强对市民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在临朐县,当地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扶贫紧密结合。今年以来,临朐县加强人才培训,着力促进贫困村人才队伍建设。
临朐县文化馆将工作重心下移,重点向贫困村倾斜。根据群众需求和工作实际,该馆先后对广场舞、音乐、戏曲等各类业余文艺人才进行辅导、培训达50余次,辅导、培训学员400余人,壮大了文化人才队伍。同时,注重领军人才的培养,以点带面,以学助学。30余名来自贫困村的戏剧爱好者参加了今年临朐县举办的戏剧创作培训班,学成后的学员继续“传帮带”,带动更多戏剧爱好者投入到戏剧创作中去,进一步扩大全县文化人才培训的影响力和受众面。
“政府提供的惠民服务,讲究力度,更讲究精准性。”孙俐君说,潍坊市今年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获得了群众的认可。2018年,潍坊市将继续精准对接群众新的文化需求,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增强服务供给,扩大受众覆盖面,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