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均衡覆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高质量均等提供,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按要求配备,全面构建结构合理、分布均匀、功能齐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8年,朔州市文化局认真落实山西省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文物、体育局长会议精神和朔州市宣传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以“2018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季”为契机,繁荣群众文化和精品文艺创作;三是以山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和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为引领,全面夯实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四是以参加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为切入点,全面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五是以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六是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前提,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七是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根本,大力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八是以“六大建设”为重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精神粮仓”覆盖全市
服务网络下沉 文化惠民提升
为加快推进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朔州市划分市、县两级财政支出事权,市、县两级财政把群众文化活动以及惠民文化项目纳入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并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文化支持的倾斜力度。
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体活动场所。如今,朔州市73个乡镇(街道办)均设置了综合文化站,设置率达100%,95.8%以上的文化站单独设置;全市1624个行政村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地,设置率达100%。朔州市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并通过设置图书流动服务车、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服务的形式创新和广度延伸。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一家总馆、18个分馆、一家城市书房、一个流动图书馆、两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格局,构建起了总分馆、流动图书馆、掌上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并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公共文化设施走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基层群众可以免费读书、看报、上网、听讲座等,真正实现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总投资780多万元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朔州云”在2017年底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山西省首家上线运行的地市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全市所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73个乡镇(街道)、900多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接入互联网专线,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网络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朔州云”建设主要包括4个子项目:“两中心两站一平台”项目(图书馆机房中心、市文化局管理中心、群艺馆服务站、博物馆服务站和朔州市数字文化网平台)、“六馆八库”项目(数字图书馆、数字群众艺术馆、数字体育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红色文化馆6个数字场馆和“右玉精神”、朔州方志年鉴、朔州文物古迹、朔州名人、杨家将专题、中国门神文化、朔州非遗、朔州文艺8个特色资源库,拍摄25集地方特色文化专题片)、“市县乡村四级网络项目”和基层推广服务项目建设。通过这4个子项目建设,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将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和公共文化资源最大化地进行传播和利用,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增强了政府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形成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发展模式。朔州老百姓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公共文化一体机等终端,使用文化“朔州云”,共享全国优秀文化资源。
朔州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项目是朔州市政府确立的重大文化项目,2017年正式启动后,朔州市文化局全力推进,于2018年4月动工建设。朔城区图书馆、右玉县全民健身中心、怀仁县大剧院、平鲁区体育馆等项目也在加紧推进。届时,群众将体验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惠民情怀”扎根在实处
百姓“家门口”的培训与演出
一支支送戏下乡小分队活跃在农村和基层社区;一个个精彩剧目呈现在山庄窝铺、田间地头;一位位梨园名角走下舞台,来到群众身边。如今,政府买单、群众得实惠的文化惠民活动在朔州市已成为一种常态。2017年,朔州市全年免费送戏下乡1003场,行政村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免费送电影20667场。
2018年,按照山西省政府“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部署,朔州市文化局继续推进“免费送戏下乡千场文艺进农村”演出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计划为朔州市300人以上行政村送戏1100场,当前送戏下乡活动正在有序推进。定期举办的免费看戏、低价惠民和送戏下乡等活动,不仅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优秀的文化作品,也拉近了老百姓和艺术家的距离。除此之外,朔州市还全面完成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市县区电视台数字化改造步伐加快,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得到全面升级。
基层群众文化机构是群众接受文化教育、享受文化熏陶和娱乐的直接途径。提供专业演出惠民之余,朔州市也尽力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培训,并不断招兵买马,扩充文化服务队伍,让“专兼队伍”扎根于街道,服务群众。朔州市文化局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先后为市、乡镇和社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配备了297名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各行政村明确了一名文化指导员。同时,结合开展文化活动,按照“现场观摩、理论培训、模拟实践、讨论提高”的模式,每年对县、乡基层文化管理人员进行10天以上的集中培训,并在乡镇文化活动方面,建立了“31543”目标任务考核模式。“31543”即建设三支队伍(文艺队伍、舞蹈协会、群众健身队伍)、用好一笔经费(农村文化活动专项资金)、做好五项管理(设施设备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文化遗产管理、信息宣传管理、农家书屋管理)、开展四项活动(广场健身舞、书法绘画展和其他2项农村特色文化活动)、强化三项监管(监管送戏下乡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化市场)。朔州市文化局通过不断强化职能和目标任务考核,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组织农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数量明显增多,质量明显提高。
在招募文化管理员的同时,朔州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充实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同时还能够缓解目前朔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不足的状况,加快朔州文化名城建设。如,朔州市图书馆自2012年启动“寒暑期文化志愿者”活动以来,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充实。同时,朔州市鼓励志愿者到基层开展服务,动员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等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培养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推动专业艺术院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艺术院校等到基层定点开展教、学、帮、带,将帮扶成效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激励表彰的主要依据,并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充实村级文化人才队伍。
随着一支支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的“文化生力军”在朔州崛起,专兼结合的公共文化管理服务队伍在朔州初步成形。他们担负起基层文化设施管理、活动组织以及完善文化市场管理等重任,活跃于朔州的社区、厂区、校区,成为助力朔州“文化惠民”的一支强力队伍。
“文化种子”播种到群众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间断
朔州市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立足于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按照“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要求,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朔州市文化局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紧抓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松手,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朔州市不断推进文化事业的重大成果之一。
近年来,朔州市文化部门推出多项文化服务品牌活动,竞相展演、争奇斗艳,形成了以乡村文化队伍为活动主体的朔州市“小戏 小品 小剧种”专题展演、以基层专业文艺院团为活动主体的舞台艺术“山花奖”专题展演、以城市居民为活动主体的“朔州市合唱比赛”、以青少年和市民为活动主体的“朔州市市民才艺展演”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与此同时,朔城区的“马邑文化节”、平鲁区的“门神文化节”、山阴县的“边塞文化周”、应县的“百姓大舞台、群众好声音”、怀仁县的“万人广场舞”、右玉县的“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也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全市城乡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8年,朔州市文化局立足实际,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文化体育活动。17场戏剧、歌舞晚会拉开新年文化惠民演出的序幕;6场“走进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朔州市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优秀文艺节目巡演深入各县区乡村;春节、元宵节文化惠民展演、“八音闹春”朔州市民间吹打乐展演、朔州市60人锣鼓队参加的“鼓舞山西”锣鼓艺术展演等活动,让文化惠民“惠”到人民的心坎上。在今年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总工会组织举办的“山西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中,朔州市委、市政府开展2018年朔州市文化展演展示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以展示朔州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和朔州地方文化特色为重点,按照“每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安排,全年将组织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93项。其中,2018朔州市消夏文艺惠民演出从5月28日开始到8月31日结束,每晚8点在朔州市人民广场进行演出,预计开展各类演出、展演、展示等文化体育活动近百场。除此之外,朔州市文化局还将继续组织开展第九届“小戏 小品 小剧种”专题展演、第九届舞台艺术“山花奖”专题展演、第八届合唱比赛、青少年才艺大赛等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
朔州市文化局在积极开展文化赛事的同时,大力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公园体育场地设施、乡镇农村健身工程、冰雪项目等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夯实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和县城“10分钟健身圈”基础。全年以“强健体魄·阳光生活·共享青运”为主题,围绕元旦、春节、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搭建全民健身活动平台,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如朔州市环西山森林公园山地自行车比赛、绿色健步走等,并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组织举办相应的体育竞赛活动,如全市职工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全市青少年足球赛、自行车赛,大学生田径赛,老年人徒步健身、广场健身舞等比赛。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得运动健康的生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朔州市坚持城乡统筹、重心下移,搭建起品类繁多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实现了群众文体活动经常化、体系化和品牌化。既然是惠民工程,便要真正惠及于民。多年来,朔州市文化局从 “办文化”到“管文化”,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不断创新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方式。“跳舞唱歌打太极,看书读报听戏曲。”现在在朔州市,人们可以轻易在社区、街道或村委会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朔州市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文化需求,结合本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项项贴心的政策送到基层群众手中,与全市人民共享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累累硕果。文化强市,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