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遗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浙江松阳: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北京2020年所有乡镇将实现修志全覆盖
中国丝绸技艺与设计展在巴黎举办
云南陇川景允城遗址考古发掘收获颇丰
宁夏海原:非遗产业“剪”出致富新图景




 中国文化报 >  2018-06-2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松阳: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 红糖工坊成了全村人的文化礼堂。  陈 曦 摄

     ▶ 村民用自己的手艺,打造有松阳特色的文创产品。陈 曦 摄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继宏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松阳县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有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有71个中国传统村落、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至今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耕读文化,留存着丰厚瑰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最后的江南秘境”之称。

    近年来,松阳县借助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坚持文化引领,立足绿色发展,统筹全县资源和力量,致力于非遗活态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致力于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保护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乡村振兴是一个时代课题,重在自我重塑,关键在于文化引领。”在松阳县委书记王峻看来,只有把文化引领的作用发挥好,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复兴和乡村的发展。

    保护与利用并重

    让传统村落复活重生

    松阳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有71个村被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量居华东地区第一、全国第二。作为住建部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国家文物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和“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目前,松阳县的老屋修缮已完工120幢。遵循“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理念,松阳县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经济修复、文化修复、人心修复,按照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原则,提炼每个村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产业,让传统古村落复活重生,辅以“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枫坪乡沿坑岭头村,曾经差一步就要在地图上消失了,如今这里成了艺术家青睐的画家村、旅游达人喜欢的民宿村。在松阳县,许多经过修复后的古村落别有风情,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古村落死而复生的背后,是松阳县保护与利用并重,绿色生态发展的生动实践。

    “松阳的古村落保护,不是简单地圈地保护,修旧如旧,而是科学合理地开发推进古村落旅游,更重要的是古村落的原生态得到了充分保留。古村落不仅是游客来松阳休闲养生的观光点和风景区,更是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载体。”松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健说。

    挖掘与打造同步

    让民俗文化回归生活

    近年来,松阳县注重打造“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节,把大力传承和发扬村落民俗文化提上议程,先后挖掘复活“竹溪摆祭”“平卿成人礼”等节庆活动60余种,“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也形成常态;同时,探索建设全县域乡村博物馆,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充分利用古民居、祠堂、文化礼堂等,建设具有体验、休闲、展陈体验功能的博物馆,建成契约博物馆、王景纪念馆、茶叶博物馆等一批高品质乡村博物馆。

    红糖工坊位于樟溪乡兴村,是集传统红糖加工技艺、文化体验、建筑艺术、文化公共空间、产品展卖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也是松阳县第一批乡村博物馆项目。现在,它不仅是一座生产加工的作坊,同时也是村民重要的非遗活动场所,木偶戏、樟村拳、文武彩灯等非遗项目经常在此展演。每年有3个月的时间,红糖工坊里热气腾腾。但更多时候,这里是村民忙时歇脚的地方,是孩子们了解乡土的窗口,也是全村人的文化礼堂。

    红糖工坊复兴了传统手工技艺,甚至带动了整个片区的发展。自从兴村红糖品牌叫响之后,红糖的收益日益见涨,现在兴村红糖亩均收益达2.5万元,已经超过了种植茶叶的收益,附近20余个村子也纷纷种上了甘蔗。

    松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叶云宽介绍,去年,松阳县还出台了《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制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传统业态的扶持政策》,先后投入非遗保护资金400余万元,培育了一批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建立了“老街乡愁”非遗保护核心区。每年举办的150余场民俗活动中,民间自发组织的就占到4/5。

    此外,充分利用古民居、祠堂、文化礼堂等,建设兼具展陈、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活态展示网络,也是松阳非遗传承的又一成功探索。“看大戏过大年”“每周剧场”、手工艺体验、非遗展览、非遗学堂等轮番上演,集教学、展示、宣传为一体的县级以上非遗传承基地全县有20个。

    扶持与培育共举

    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近年来,松阳县以非遗资源、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三要素为核心,特邀台湾汉声杂志以《松阳传家》为题,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重新梳理了松阳地域的鲜活民俗遗产和魅力乡土生活。同时,通过整编非遗口述文史、拍摄非遗项目纪录片等举措,加大抢救性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非遗保护名录。目前,松阳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7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通过鼓励和扶持传承人带徒授课、开办工作室等方式,建立了“松阳特色匠人库”。目前,松阳县有县级以上传承人103人,民间手工艺大师257人。

    在松阳,地域文化是文创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松阳县采取“非遗+旅游”“非遗+互联网”等方式,引导非遗项目、传统“百工”向“老街乡愁”片区集聚,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展活态传承和特色经营,开发文创产品、文化消费产品;已鼓励开发杆秤、铁器、篾器、红糖、手工布鞋、麦秆扇等20余个传统手工艺产品,成功包装了“诚天和”茶叶熏腿、“仙人源”松阳端午茶、“云缬坊”印染等非遗品牌,让非遗实现产业化融合发展。

    在大东坝镇石仓七村的非遗传承体验点鸣珂里民宿里,县级非遗项目竹编的文创工艺品、耐用美观的各色竹编篮,让人眼前一亮。记者看到,50多名来自周边村庄的妇女聚在一起,在老篾匠师傅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学习传统竹篮编织技艺。

    鸣珂里民宿创始人陈翠告诉记者,松阳有大量的竹林,也有赋闲的劳动力。村民打造各色传统手工制品,为民宿的文创品牌增加松阳特色,民宿则对文创产品进行统一的市场推广,为村民提供增收创业的平台。

    塑形与铸魂结合

    让乡村建筑香飘海外

    建筑会说话,建筑有温度。红糖工坊、大木山茶室、石门圩廊桥、王景纪念馆……这些建筑是3年多来建筑师与当地政府、村民一起,将当代建筑形式与当地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进行有机结合的成果,通过这样的载体也改善了乡村生活环境,塑造了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了乡村振兴。

    今年3月,青年建筑师徐甜甜为松阳设计的一系列以“乡村变迁:松阳故事”为主题的建筑作品,在德国Aedes建筑论坛上一亮相,就引起了海外的关注和共鸣。不久前,松阳7个乡村建筑进入国际最高水准的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主题馆,在更高层面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认可。

    在松阳县,28岁的叶大宝如今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在四都乡平田村村民眼中,她是个挺能“折腾”的姑娘。高职毕业的她回到平田村,干起了农活,搞起了民宿,还成立了合作社。不到两年时间,叶大宝的民宿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松阳的古村落都做起了“文化+旅游”的民宿经济大文章。汪健告诉记者,松阳目前已有22个村、163户开展传统民居改造,有81幢用于民宿经营,新增601个床位。今年3月,松阳县农业农村工作暨民宿经济发展动员大会提出,“到2020年,建成10个以上乡村特色民宿示范村,营业总收入达4亿元”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松阳县还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功举办中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节日仪式研讨班;与浙江越剧团合作创编越剧《张玉娘》,荣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新剧目大奖;与浙江音乐学院合作重编道教音乐《月宫调》,邀请专业导演编排非遗精品项目《松古遗芳》、高腔现代小戏《野柿子红了》等,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了质的飞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