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川黔两地一家亲 文化扶贫春雨行
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




 中国文化报 >  2018-06-2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推动文体事业提质增效
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

    篮球名将王仕鹏在长安镇中心小学与孩子们一起说篮球、玩篮球

    谭志红  邓海辉

    5月28日,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举行“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文体事业提质增效工作发布会,发布了文化工作的核心理念——“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开启了长安文体事业的新征程。围绕这一核心理念,长安镇制定了“1+5”系列实施方案,打造“选堂书院”“乐享长安”“海螺集结号”“一核两带三网”“莲溪高峰”五大板块,推动文体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核心理念凝练长安文化精神

    长安镇地处东莞之南、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是东莞市的经济和文化强镇,也是港深莞交汇处的文化枢纽。近年来,长安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东莞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认真规划、深化建设、创新实践,积极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层路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了多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惠民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基层文化单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示范和借鉴。2017年9月,长安镇成功创建成为广东首批、东莞首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新时代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如何在新时代展现长安文化工作的新作为,用文化工作的生动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长安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成为长安文化体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追求。面对时代之问、人民之盼,长安镇坚持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聚力量促进文体工作提质增效,致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高地。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深入总结提炼,长安镇首次提出了文体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为文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遵循,规划了路线图。

    长安镇委副书记张冲认为,“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核心理念的提炼,融合了国学大师饶宗颐题赠长安的墨宝“长乐安宁”的内涵,凝练了长安文化精神,反映了社会发展期待,非常具有长安特色。

    长安镇宣传文体局局长蔡少霞表示,“长乐安宁”是长安文化建设的动力来源和美好愿景,是实现未来长安城市发展目标——“现代制造名城  湾区创新都市”的保障,也是新时代推动长安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1+5”推动文体事业提质增效

    有了“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的核心理念,长安的文化工作就有了魂。为了将这一理念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到、享受得了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长安镇出台了《长安镇“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文体事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及5个配套方案,成为新时代长安文化工程的“施工单”。

    长安镇文体事业提质增效“1+5”系列实施方案系统、全面,涵盖了传统文化、文化惠民、全民健身、阵地建设、精品创作等重点工作,并注重创新与整合,对相关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部署。蔡少霞表示,“1+5”系列实施方案规划了长安未来的文体事业发展,对巩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是长安镇出台“1+5”系列实施方案的使命和初心。当这些方案逐一实施,长安镇公共文体服务质量将迈上新台阶,公共文体资源整合水平实现新提升,文化品牌形式、内容实现蜕变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现代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参与率、满意度及社会力量参与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全社会形成共融共创共享文化的强大合力。

    五大板块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未来3年,长安镇将围绕“文以化人 长乐安宁”的核心理念,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立足点,开展“选堂书院”“乐享长安”“海螺集结号”“一核两带三网”“莲溪高峰”五大板块工作,整合提升全镇28个品牌活动项目,使文体事业向主题化、普及化、系列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选堂书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以饶宗颐“求是、求真、求正”的治学精神为重点,推出“讲堂课程”“研习课程”“项目课程”3个主题课程。其中,“讲堂课程”将原有“长安文化学堂”优化升级为“选堂大讲台”,策划开展“1+N”讲堂课程,推动讲堂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园广场。“研习课程”设有选堂学子培育计划、“书香长安 问道莲溪”长安镇莲溪书香节、选堂书院“十强百优”文艺人才培养计划及长安小记者站活动,针对不同人群集中开展研读、研习等文化素养提升活动。“项目课程”借助全国诗词楹联大赛暨中华诗词学会年会、中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广东省书法篆刻“南雅奖”、“选堂杯”长安文艺奖等品牌活动培育精品,提高创作水平。

    “乐享长安”群众文化惠民活动以“一起+”的形式,提供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其中,“一起创”指的是长安镇共融共创共享活动;“一起乐”以每3年一届的长安文化艺术节及每年的重要节庆和“我们的节日”为重点,开展文化艺术嘉年华;“一起演”展示精品晚会或群众自创节目,整合文化志愿大篷车“进三区”“周末等你秀”长安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演出等活动;“一起享”举办少儿艺术花会、歌唱大赛、粤曲大赛、朗诵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引导市民享受文化;“一起学”利用长安数字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开展普及性公益培训活动。

    “海螺集结号”全民健身工程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根本,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建设体育强镇。长安将集中打造“1357”系列工程项目,建设1个“十分钟健身圈”,发展3个重点板块,培育5个特色体育项目,开展7场全民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一核两带三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与长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一核”即长安镇核心文化服务圈,以镇中心区为核心,打造饶宗颐美术馆、长安图书馆、长安文化中心、长安特色馆(摄影博物馆、影像中心、镇史馆)及长安镇文联等核心服务阵地,为市民提供综合文化体验;“两带”包括特色阵地服务带、文化产业服务带,其中“特色阵地服务带”打造独具特色的广场文化、公园文化公共服务带,提供家门口的文化空间;“文化产业服务带”打造以摄影产业、文化创意孵化及文化市场服务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服务带;“三网”构建融合榕树下文化空间、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字文化馆为一体的大网格服务。

    “莲溪高峰”长安镇文艺精品创作旨在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长安将实施“五个一”措施促进文化艺术创作,即建立一个专家问策机制,成立长安镇精品创作专家顾问团;组建一个创作骨干队伍,成立长安镇文艺精品创作骨干团队,加强名家工作室建设;制定一个选题研讨办法,抓好创作选题确定、抓好重点奖项目标、抓好重点门类创作、建立重点选题跟踪制度,逐步形成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的文艺精品创作梯次推进格局;实行一个采风创作计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开展一线驻点采风、主题创作采风及对外交流学习活动;实施一个奖励扶持机制,继续健全并用好《长安镇文体扶持与奖励资金使用暂行办法》,着力完善文艺创作扶持机制和文艺创作奖励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5月28日下午,长安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启动了“共融共创共享”文化惠民活动,以“政府引导、文联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三方共建机制,整合优质培训机构资源,弥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不畅通的“短板”,为群众提供20多种“零门槛”、易参与的文体培训项目,目前已在24所学校铺开。为更好地推动活动开展,长安镇成立了文化志愿者联盟,现已有22个文体协会、13个社区、25所学校、37个社会机构、小区及企业加入。篮球名将王仕鹏也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这项文化惠民活动非常有意义,打破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办文化的局面,为培训机构回馈社会提供了平台,也有助于提升机构知名度和市场活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