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财富周刊

第2版
投融资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青年艺术家如何“养在深闺被人识”
金艺桥艺术空间“艺术家签约计划”启动
名家纵论佘玉奇




 中国文化报 >  2018-08-0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艺术家如何“养在深闺被人识”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金艺桥艺术空间微信公众平台

    □□    李昱坤

    2017年9月,某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小龙(化名)在毕业展上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贴在了毕业作品展展签上,后来,有不下3家的艺术机构和他联系,要见面聊一聊。

    离校之后,小龙见了这些艺术机构,但最终并没有签约。究其原因,一是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还不够“完整”,二是这些机构对他的定位不准.“价格过低,每年所需要的画太多,我不愿意批量作画去迎合市场。”小龙说。

    这一年来,小龙一直在某培训机构做老师,工作之余会画一些画,他的同学有的已经改行。由于艺术市场的发达,在经历过低迷之后又有重振的态势,一些经纪人与策展人也会时不时“打扰”他。对艺术市场毫无概念的小龙,从小就喜欢画画,在国画中显露出不错的功力,经朋友推荐,他逐渐认识了一些策展人和经纪人。今年年中小龙参加了一个国家级画展并入选,紧接着就有买家联系他,以小龙相对满意的价格购买了他这一年积累的一批作品。

    完全不了解市场,更不懂得经营自己的小龙是幸运的。毕加索说过,一个大师必须要懂得经营自己,要不然称不上大师。虽然怀有大师梦的青年艺术家有很多,但成为大师的终究寥寥无几,除了在艺术创作上把握与培养自己的天赋与敏感度之外,还须懂得如何走进市场,学会经营自己。

    从2006年开始,很多海外艺术机构在物色中国的下一个F4。国内的艺术机构也把目光瞄准具备市场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

    10多年来,青年艺术家成为市场宠儿,近些年的拍卖市场上,青年艺术家的比重逐年增加,艺术展、博览会、艺术品拍卖、质押等市场各环节中青年艺术家作品的分量也随之增加。青年艺术家基数增大,个人所受到的生存挑战必然增多,艺术家处于被选择的位置,也随时有被替代的可能。许多青年艺术家“养在深闺人未识”,专注于艺术创作多年,并不熟悉市场,很容易变成被消费的一方。随着今年高校毕业季、毕业展结束,又有一大批年轻艺术学子面临着选择与被选择的问题。

    中国的艺术市场相对于西方还比较年轻,有一些不规范和偶然性因素。西方的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发掘培养年轻艺术家,一般通过3到5年的合作,让画家从零开始逐渐被市场和学术界认可后,才能正式进入拍卖行。但是国内画家跳过画廊,通过炒作直接进入拍卖行的做法由来已久,许多画家有名无实,价格泡沫泛滥,导致“价格导向”的潜规则。这种环境给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家的发展带来重重障碍,其中最大的就是市场定价不规范。小龙表示,给自己定价过低不舍得,定价过高又怕机构和买家不接受。

    事实上,并非低价格的作品就有糟糕的质感,高价格的作品也并非一定优秀。影响艺术家作品价格的外在因素在于艺术家参加了哪些重要的展览、师承、市场名声以及在市场上的活跃度等因素。

    今天的青年艺术家要清楚自己作品在市场上属于哪个分类,在这个分类中,青年艺术家应该自我主宰,在自己探索的道路上前行,不要盲目地跟风市场,也不要完全拒绝市场。艺术家在进入市场之后,要谨慎地去预估市场的初期价格、成长过程中的价格以及价格逐年增长的比例。市场并不能左右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但会帮助艺术家给自己找到合理的定位。

    其次,艺术家要在艺术市场拥有影响力,被市场认定为“值得购买”。如何才能做到“值得购买”,曝光度、作品脉络、作品艺术水准、参展记录等都是重要参考依据,其中包括作品过往的成交记录,最好是高价成交的记录。同时艺术家在艺术史中的定位不可或缺,倘若作品曾在一定程度上为艺术史定下一个新“标准”,这样的艺术家作品自然是“值得购买”的。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艺术家自我展示很重要。今天除了线下展览,也涌现出很多新的方式,如艺术家主页、小视频、艺术家专栏、博客、微博、微信小程序以及各类自媒体等,艺术家对信息的把控在当今时代变得越来越容易,因此应该很好利用这些信息平台。

    取得了一定的曝光度,信息完整,而且参加过一定数量的优质展览,青年艺术家会在市场上建立一定的地位,就会吸引更多机构的目光。

    小龙表示,这些年艺术机构逐渐增多,对于艺术家来说,如何甄选也是一大难题。好的机构可以充分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帮助其安排展览,助其作品进入市场甚至推向国际舞台。从毕业到艺术机构签约,正常的需要3年左右时间,这是艺术家沉淀并成长的一个过程。好的机构会对艺术家进行观察,考察其作品的市场潜力和艺术家的稳定性以及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等,并对艺术家作品进行评估。

    只是艺术品评估本身也比较复杂,艺术品评估有不同体系。如画廊对艺术品买卖的定价标准,不同画廊根据自身条件会对同一艺术家作品产生不同价格的评估结果;拍卖行拍卖估价系统时常以底标评估来吸引更多的竞买者,评估的结果更多受到拍卖历史形成的惯性价格和当下市场环境影响不同而不同,导致评估不准,也就导致了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相背离。由于艺术品本身属于非标产品,艺术家的成长和艺术品市场相匹配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市场应该具备规范、完整的机制。

    如果说发展交易市场是完善市场的必要步骤,那么搭建产业平台则是激活市场的秘诀所在。产品型平台是未来机构发展的趋势,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在监管下统一执行,杜绝了评估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对于艺术家来说,客观、公平、公正而且完整的产业链机构,将复杂的艺术市场转化为一次性的芯片式服务,应该成为首要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艺桥艺术空间是一所为青年艺术家量身打造的全产业链型机构,愿意真正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进行自我销售和打造个人品牌,与艺术家一起成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