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萌 吕丽
据英国保险公司Hiscox与艺术研究机构ArtTactic发布的《2018年线上艺术交易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线上艺术品交易额达到42.2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增至83.7亿美元。在线艺术品交易规模日渐壮大,艺术品电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艺术品电商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以避免同质化?近日,金艺桥艺术空间旗下上线的一款艺术品电商产品——藏品开门APP(以下简称“藏品开门”),以文物艺术品鉴定作为切入点,力图探索出艺术品电商的新方向。
另辟蹊径切入全产业链
自2000年“嘉德在线”和“赵涌在线”上线开始,中国艺术品电子商务已经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艺术品电商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藏品开门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藏品开门研发团队表示,藏品开门的特色在于文物艺术品鉴定及附加服务,“通过文物艺术品鉴定和附加服务,更好地完善行业服务,进而完善行业生态。如果未来想在行业内取得成就,乃至做到行业的龙头,就不能仅着眼在销售上”。藏品开门研发团队产品经理指出,艺术品电商最大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等”。
在文物艺术品鉴定领域,较高的鉴定费用、较长的鉴定时间,也是困扰收藏爱好者的因素。“据我了解,目前大部分文物艺术品的鉴定费用多在2000元至1万元不等,有些买家表示鉴定费用偏高,较难接受。”此外,他认为,在目前的艺术品生态领域,艺术家除自身的艺术创作,还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比如市场营销、展览推广等,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分散艺术家的专注力。藏品开门的研发的初衷,正是基于团队对以上问题的思考。
“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文物艺术品的鉴定价格降下来。在藏品开门,鉴定价格从30元到100元不等,邀请业内知名专家进行鉴定。同时也会针对艺术家开设在线拍卖、线上商城等服务,让复杂的艺术品市场简单起来,使艺术家专心创作、藏家专注收藏。”据藏品开门研发团队介绍,藏品开门未来还将开设艺术品的保险、托管、典当等一系列服务,并拓展线上与线下联动业务。
让鉴定变得简便高效
据了解,藏品开门除了降低鉴定费用,在鉴定流程上也做了较大简化,用户注册后,只要将藏品各个角度的清晰图片传到藏品开门,10分钟至半小时就可以得到鉴定结果。在鉴定专家选择方面,用户可根据系统随机安排专家,也可指定或预约专家进行鉴定。藏品开门邀请的专家都曾经或现就任于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鉴定委员会等国内权威文博单位或机构。截至目前,藏品开门已与近60位业内专家签约,且这些专家都通过了严格的评选机制,确保学术与口碑的“双保险”。
鉴定结果出来后,用户可在APP上直接查看,并设置鉴定结果为公开或保密。在公开的情况下,其他用户可通过支付积分的方式关注鉴定结果。如果用户对鉴定结果有质疑,可以选择重新评估,也可以约专家进行面对面的鉴定、复审。如果用户的藏品经鉴定后确定为真品,可以通过“一键上拍”“一键开店”“预约典当”等功能,在藏品开门的系统内继续流通,且不会产生其他费用。
“现在平均每天有几百个鉴定案例。目前鉴定的品类多集中在钱币、青铜器和书画方面。”研发团队表示,藏品开门的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将开发文物艺术品修复在线课程、线上免费鉴定活动、线下专家见面会等活动。
未来更契合“新中产”收藏群体
藏品开门是一个综合鉴定、拍卖、典当、电商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凭借积累的品牌优势、平台优势、技术优势、用户基数优势、权威的鉴定评估团队及自有的仓储配置等,介入艺术品在线销售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艺术品真伪与仓储物流服务问题,为在线艺术品销售释放一部分发展空间,开启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
从2017年拍卖市场看,虽然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场表现足够强势,但在国内拍场及艺博会上,成交量最多的是10万元以下的艺术品,“天价”艺术品成交量并不多。由此表明,艺术品市场开始向大众消费发展,购买力的结构开始发生明显改变。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人群愈加增多,在线艺术品市场潜力巨大。相较于传统中产阶层,“新中产”才是在线艺术品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更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走在潮流前端,这样的特征正好与当代艺术品的气质相符。
藏品开门研发团队介绍,平台上线后首推当代艺术原作、名家版画及文创衍生品,迎合了“新中产”需求,此外,建立鉴定、拍卖模块,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公平、公正的艺术品交易平台。虽然未知艺术品交易黄金时代究竟何时到来,但是藏品开门愿意为购买艺术品的人们解除顾虑,建立艺术品电商生态体系。
*藏品开门APP在各大网站及应用商店均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