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戏
由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吉林省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四平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四平市伊通满族艺术团有限公司和吉林省和平大戏院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吉林省小戏组台,于7月14日、15日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参加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二人转《楼上楼》通过儿媳与公爹换楼的种种矛盾与波折,展开了一段孝老爱亲的故事;二人转《大海情怀》展示了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拉场戏《新二大妈探病》借古讽今,批评当今社会存在的嫌贫爱富现象,告诫人们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爱情;二人转《会高棋》讲述了人外有人、人生如棋的故事;拉场戏《张罗》揭露了少数地区农村随礼成风的陋习;二人转《镶牙》用朴实和智慧升华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拉场戏《淘女郎的爱》表现了当代青年自强自立的时代风貌。
演出结束后,谢柏梁、王亚勋、姜彤林、张静、景俊美等戏曲界专家点评了小戏组台。专家指出,这几出戏关注社会现实,艺术形式灵活自由,很接地气。演员来自基层,但水平不“基层”,将这次会演的精神体现得非常到位。演出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主创人员用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形式翻新给观众以新的艺术认知。专家也指出,在塑造和展现人物时,用冲突和行动去展现人物的精神魅力会更有说服力;一些愿景和目标过于空泛,改成“脚踏实地”的内容会更具感召力;歌舞等现代元素的加入要多加推敲。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地方戏曲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5年,是以演出二人转为主,戏剧、歌舞、小品为辅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013年,公司入选吉林省首批“吉剧创作演出基地”,并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国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
东北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其打造的东北风大剧院以表演传统民间二人转为主。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长年坚持送戏下乡、送戏下基层,并于2005年、2013年两度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吉林省松原市满族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前身为1960年成立的扶余县满族新城戏剧团,被誉为满族戏曲“天下第一团”,2013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代表作有《红罗女》《绣花女》《铁血女真》《洪皓》《皇天后土》《大宋歌仙》等。
四平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原为四平市话剧团、四平市艺术团,始建于1950年,自2012年转企改制以来,创作演出了不少颇具影响力的剧目,包括吉剧《巧县官》《偷祸》《雇妈》、话剧《少帅传奇》《人民公仆孔繁森》《九龙吟》等。其改编创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并获吉林省舞台艺术“桃李梅”奖。
四平市伊通满族艺术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在挖掘、整理、传承满族艺术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多届“吉林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中获奖。
吉林省和平大戏院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在长春拥有3家连锁剧院,多年来送戏下基层公益演出超过2000场,足迹遍布吉林各地。公司演员在央视春晚、《曲苑杂坛》及东方卫视《笑傲江湖》中都有精彩表现。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吉林省优秀文化企业。
吉林省小戏组台的演出得到了首都观众的好评。有观众表示:“今晚的小戏都很新,特别是演员‘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感觉特别自由,也特别好看。”“这场演出展现了时代性、地域性,夸张中不偏离生活,有创新也有对传统的坚守。”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这旮旯都是东北人!这台吉林小戏带来七个东北小故事》,介绍了该剧剧情、创排演出与艺术特色等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