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警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灵鸡汤”化
以小见大的《红军故事》
让主旋律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观点摘编




 中国文化报 >  2018-08-29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点摘编

● 中国影视文化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机遇,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影视“走出去”必须加强影视传播力建设。影视传播力指涉的是影视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对象等方面到达、覆盖范围和程度的能力。增强影视传播力,从理论视角来看,是提升影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从现实视角来看,也是打造影视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影视传播力经历了“宣传品”“作品”和“产品”三个发展时期,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整体上较为薄弱,存在着“看不懂”“讲不清”“达不到”和“吃不透”等突出问题。目前应从“全局性”“针对性”“接近性”和“有效性”四个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影视传播力。

    (胡智锋、杨宾:《传播力: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原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 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古代文论遗产,“知人论世”观进入现代理论视野与跨文化的语境时遭遇了新的挑战。这一批评观提出了作者、文本与语境三要素及其内在一致性,当代汉学的研究实践体现出对此问题的开放性探究:“作者”概念本身具有多重范式指向,需从多元作者及其运作的维度来观察古典作者的观念、功能与效用;作者定位的困难与“文本”生成的复杂密切相关,应注重文本在共时与历时双重维度上的流变;相应地,“语境”不仅是多重与动态的,而且同样具有“文本性”,总是处在与文本阐释互为循环的重构中。通过释放“知人论世”观三项要素各自的复杂性,相对单一的传统方法裂解出丰富多维的探讨向度,为重访早期中国古典文献带来了问题意识与方法论上的调整契机;同时,这一省思也映现出中国传统学术话语自身秩序的某些特征。

    (郭西安:《作者、文本与语境:当代汉学对“知人论世”观的方法论省思》,原载于《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第1期)

    ● 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旅游地空间的结构与特征,而缺乏对旅游地空间营销的研究;旅游营销学主要研究旅游企业的产品营销,而忽略对旅游地整体空间的宏观营销研究。旅游地空间的整体性、整合性、系统性、公共性等特征决定了其营销模式的革命性,其基本模式的架构思路包括三个维度:谁营销、营销什么、向谁营销。旅游地空间营销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单一的利润回报,而是为了通过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实现旅游地空间宜游、宜商、宜居、宜业的目标。旅游地空间营销通过信仰、规则、机制、策略和技术等方略实现。

    (曾伏娥、时朋飞 :《旅游地空间营销:一个理论模式的初步建构》,原载于《理论学刊》2018年第2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