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特别关注

第3版
视野
  标题导航
在碰撞中“活起来”
回声壁
公共艺术激活城市精神
个展秀
“美丽中国——色彩意象中的世界”亮相柏林
社会美育联盟与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合作
年画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结项
明清单色釉瓷器展亮相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袁运甫艺术之美”学术季在清华大学开幕
常青藤计划2018天津青年艺术周开幕




 中国文化报 >  2018-09-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声壁

■中国艺术史研究,一直还是倾向于实证性的研究,研究某一人物、某一作品。我们总是把研究者放在一个很谦卑的地位,不会说“作者死了”。我们在探寻历史的原意和本真的面貌,探寻艺术家的想法、艺术作品本身蕴涵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认识叠加上去,不是以艺术史的材料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以凸显自己为目的。我常常对搞电影研究的学者自豪地说,我们关心的是五千年的事,是人类文化的整体,而不是当前文化的潮流、浪潮上的水珠,我们关注的是大海、是森林,是整个生态。而研究者是谦卑和隐形的。实际上,作为中国艺术史研究者,我们要做的事情很明确,我们并不迷茫,是很清楚的。

    ——北京大学教授李凇在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上说“中国艺术史研究者不是以凸显自己为目的”

    【谦卑总是很好,但史论研究未必只能“无我”。】

    ■我认为“国有民营”是在文化经营上的创新。尽管我们也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我个人不需要提拔,我把美术馆作为我的长期事业在做。第二,体制内美术馆很难按市场的发展去经营。第三,一个城市的美术馆,也是城市的公共文化中心。它不仅是给艺术家提供平台,更重要的是同百姓建立一种和艺术间的关系,但一些地方的政府对此认识不够。再者,现在一些美术馆没有长期发展的保障。“国有民营”有可能解决这些困境。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美术馆‘国有民营’是在文化经营上的创新”

    【机制应该灵活,保障“机制”的机制需要稳定。】

    ■目前出现的一些艺术品金融平台几乎都是通过降低投资门槛的方式,吸引大众投资,而掌控这些平台的人往往并不具备操盘这些项目的专业能力,他们大多只是出色的公关或广告人,却鲜有优秀的投资者,然而商业项目最终的成功靠的还是利润和现金流,否则即便吸纳了再多的投资,最终也还是难逃失败的结局。艺术品金融要想发展就必须要解决艺术品评估的问题,在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被社会接受的艺术品评估体系之前,有关艺术品金融的尝试大多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就是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提高艺术品流动性的方法,那种仅靠降低投资门槛来吸引社会资金入市的方式,无法真正解决艺术品流动性差的问题。这种方式只是将艺术品改装成了金融产品,当艺术品变成了金融道具,它本身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艺术品研究学者孔达达在《中国美术报》撰文称“艺术品不是金融道具”

    【以为“被金融”,其实“被道具”。】

    毕玺 点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