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 阳
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边境海疆城市,近年来,广西防城港市借助“地缘相近、海缘相连、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城缘相交”的比较优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制度化”建设,发挥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行效应,为边境沿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探索:找准优势、劣势和着力点
“以前只有‘闻鸡’,没有‘起舞’,因为乡下没有舞台,也不懂歌舞。”今年国庆节期间,在中越边境的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滩散村,文化志愿者余文香和村文艺队一起走村访寨办演出,忙得不亦乐乎。她感慨地说,最近几年,村里建成的国门文化大院和文艺队让边境群众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防城港市作为后发地区,建市时间短、底子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完善。”防城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余强坦言,边境沿海地区地处偏远,环境特殊,缺经费、场馆不足、服务单一、团队少、没人才,边境群众文化生活曾经处于“放空”状态。
防城港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课题组的调查显示,与我国其他边境地区一样,2015年以前,防城港市普遍存在文化活动少、群众参与度低、设施服务效能低、城乡资源缺乏整合、数字化起步晚、地方特色文化利用不充分等状况。与此同时,课题组调查发现,防城港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南端,是我国仅有的两个沿边与沿海交汇的城市之一,岭南文化、海洋文化和边关文化在这里交融。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升级,“地缘相近、海缘相连、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城缘相交”成为防城港的特色和优势。
“找准区域优势、劣势和着力点,文化建设就会更有针对性。”黄强余认为,制定针对“边、山、海、民”的文化工作机制,夯实设施基础、内容配送和服务管理,是加快推进边境沿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
理念:借助“五缘”促“五化”
今年8月,以借助“五缘”促“五化”为示范区创建特色的防城港市,顺利通过了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专家组验收。
防城港市借助“五缘”促“五化”的做法,包括依托地缘优势,标准化夯实国门文化阵地;结合海缘特色,差异化延伸文化服务链,推动均等化建设;深挖文缘潜力,数字化地方特色资源,丰富文化服务内容;借助人缘联系,搭建系列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密切城缘往来,建立长效机制,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防城港市文化委公共文化科科长韦希霖介绍,2015年起,防城港市先后制定出台《防城港市关于加强边境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防城港市边境地区文化睦邻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在边境乡村按一栋综合楼、一个广场、一间书屋等“十个一”标准建设国门文化大院;在口岸周边建立具有学习和娱乐功能的文化驿站;在少数民族村落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在海疆海域为渔民提供海上图书漂流箱等流动阅读服务。
截至今年8月,防城港市先后建成国门文化大院135个,以及一批国门文化驿站、非遗传承基地,借助这些文化站点开展文化活动近500场,惠及中越边境群众10万余人;与越南缔结15个边境友好村,共有约1万名越南边境居民参与国门文化大院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和文体活动,扩大了双边交流、促进了边疆稳定;设海上渔家书屋5个、海上流动图书船3艘、海上图书漂流箱100个,有效解决了渔民的部分文化需求。
“‘五缘’是防城港市的优势和特点,‘五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助‘五缘’推动‘五化’建设,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防城港市文化委主任许大俭说。
成效:创新边境地区文化发展模式
“在防城港中越边境两国边民中,余文香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歌手,被誉为‘草根文化使者’。”防城港市防城区文化馆馆长龙相春表示,现在很多越南边境居民对我国的流行歌曲如数家珍。依托国门文化大院、边境友好村的文化交流活动,近几年,边境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越两国的民间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跃,促进了边境和谐稳定,也更好地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许大俭表示,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目前防城港市已形成了以《防城港市关于加强边境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核心主体的“1+3+N”制度体系,在边境沿海地区初步建成“沿边文化睦邻示范带”“临海文化惠民示范带”“山区文化扶贫示范带”,培育了国门文化大院、边境友好村、海上国际龙舟赛、界河欢歌等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2017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专题简报、区域联动交流等形式,多次推广防城港市文化睦邻经验。今年1月,中宣部等多个部门联合授予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滩散村国门文化大院、茅岭采茶剧团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在刚刚结束的2018全国文化馆年会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教授孙道进认为,防城港市以“五缘”促“五化”为抓手,通过标准化夯实边境国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延伸文化服务提升均等化水平,通过非遗平台载体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等工作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创新经验,对全国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