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黄艺芹 记者洪伟成)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今年初,上海将“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9月底,已先后有两批共4953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通过验收,提前并超额10%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据了解,在沪上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建设中,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长一居委会精心研讨并制定了综合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群文团队管理制度等工作规范,打造文化联盟点评网和爱心漂流书屋,实现了活动同步推进、共建同步深化、资源同步共享;依托综合文化活动室,以党建引领带动文化软硬件共同优化,共培育9支群文团队和一支由70余人组成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嘉定区嘉定新城(马陆镇)注重挖掘居村公共文化的内生动力,聚拢全镇18个村(社区)的文化资源打造居村“文化联盟体”,以“文化走亲”形式进行文化惠民,盘活公共文化资源。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将原先仅有百余平方米且活动功能单一的活动室改建成约50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室,并根据居民的文化需求,培育了书法、舞蹈、二胡、沪剧等10余支群文团队。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升平社区居委会与周边部分企业建立了文化共建机制,原本企业内部的活动场所如今成了可供社区居民开展团队活动的“文化共享点”。杨浦区长白新城对原先区域南广场的一块空地进行微改造,如今文化长廊、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多种文化团队和兴趣小组纷纷涌现;针对该社区老年人和儿童偏多的情况,安排了公共文化配送的纳凉晚会、露天电影、皮影戏等寓教于乐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自启动以来受到多方关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资源下沉。前期,上海市文广局向居村推荐了300多项市级公共文化资源目录及113家社会主体推荐目录,并向上海150个偏远农村提供了“戏曲进乡村”专题配送服务。近日,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积极参与市政府相关实事项目,向全市投放了8万张“少儿数字阅读卡”,用于加强全市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少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