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评论
  标题导航
桂风壮韵讴歌新时代
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行进中的798艺术区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召开
陕西文化厅举办厅直系统党建专题培训班




 中国文化报 >  2018-10-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进中的798艺术区

    本报记者  李  雪

    9月27日至10月26日,北京798艺术区又迎来一年一度的798艺术节,围绕“行进中的历史”这一主题,数十场各具特色的活动接连亮相,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外艺术交流的历史。不到20年,798从一片废旧厂房发展成国际知名的特色艺术区,每年举办上千场活动、吸引参观者近500万人次。在经历了最初的自发生长之后,798如何面对转型升级的考验?艺术与商业如何兼容?品牌价值如何转换成经济效益……这些问题在10月中旬由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和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798艺术区未来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得到了充分讨论。

    艺术的核心地位不能丢

    在经历了2007年到2010年艺术市场的大爆发后,艺术资源的聚集使798的商业价值节节攀升,资本介入、游客暴增、房租高涨,使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挤压。为了维护798的艺术气质,2006年,798成为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后,朝阳区政府几次出资改善艺术区基础设施,管理方也大力整治“二房东”加租乱象、控制入驻商业机构的比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798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艺术创作区、艺术品交易中心、北京旅游目的地、国外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看来,798的精神核心是“创新”,在未来也要坚持“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一定位。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认为,798近30年发展的最大历史性贡献是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机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尤为重要的是如何把艺术家的作品和审美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艺术家要走出“自己玩自己的”小圈子。学者们呼吁为“小而丰”的艺术空间和学术机构留出发展空间,如小型画廊、书店等,它们虽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代表了798的艺术活力和学术引领力。

    产业布局要合理可控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认为,增强798的活力,要厘清政府、园区管理者和艺术家间的关系,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是798最有价值的财富,管理者应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更专业的服务,使政府的扶持政策真正惠及艺术家和机构。

    面对艺术家提及的高房租,作为798业主方的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建辉表示,目前艺术区的房租分三类,第一类是文化艺术产业,如美术馆、画廊、艺术中心等,这类房租最低;第二类是文创机构,如平面设计、时装设计、建筑设计等,房租次之;第三类是服务业,如酒吧、咖啡店等,房租最贵。

    有专家学者认为,商业化倾向确实加剧了一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困境,但商业不是艺术的敌人,二者可以互相结合,当下更重要的是挖掘艺术区的品牌价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蔺道军提出,798的发展需进一步明确核心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要以优质展览带动艺术区发展,目前798艺术节已经形成品牌,建议设立798引导基金,扶持优质画廊、策展人成长。

    社会担当不可少

    在人们对798的各种设想中,张晓凌觉得最不该被忽视的是其美育功能。“中国很多展览在开幕时很热闹,第二天便门可罗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没有。”张晓凌呼吁政府和文化部门拿出资金和政策推动普及全民美育,以798为例,可以通过优惠政策调动画廊、艺术家的积极性,为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公益美术教育。

    已有艺术机构正在对此进行探索实践。不同于有些美术馆在“五一”“十一”就关门歇业以避开蜂拥而至但不买艺术品的游客,悦·美术馆不仅一直坚持开门迎客,还在今年8月开设了悦·少儿美术馆,邀请25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少年儿童担任少儿美术馆馆长,自己策划展览。“观众不购买艺术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当代艺术。长远来看,如果现在能把美育基础打好,将来,只要有10%的游客购买艺术品,画廊就能活下来。”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说。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王飞跃希望未来漫步在798艺术区的不仅仅是拍拍照、喝咖啡和买旅游纪念品的游客,而是有更多的怀着好奇和欣赏之情走进一家家画廊、细细品味一幅幅作品的观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