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 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最具元气的中国声音”引人入胜
第二届老挝中国书画展在万象举办
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14年后再度来京
深圳福田:让艺术之花尽情绽放




 中国文化报 >  2018-11-0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省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周家班美国八州巡演——
“最具元气的中国声音”引人入胜

    周家班在密歇根湖畔演出现场    骆志远 摄

    本报记者  李  雪

    10月18日晚7︰30,北京前门大街正乙祠戏楼,纱幕拉开,大班主周本明带着周家班8名乐师恭恭敬敬亮相,演出前话说得不多,可唢呐声一响就吹到晚上10点多,观众拍巴掌喝彩,喊着:“再来一个,没地铁了我们打车回家!”

    这次演出,台下多是旧友,小别重聚,算是汇报。此前一天,周家班刚结束美国巡演归国。巡演一个月奔波劳碌,几位班主略显疲惫, 但村里人是实性子,只要观众喜欢,演员上台就成了“人来疯”。

    2014年,以周家班所在的安徽省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命名的菠林喇叭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周家班正是这一技艺的传承者。作为民间的吹打班子,自2017年欧洲巡演后,今年他们又横跨美国8个州演出、开讲座。9月17日至10月17日,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全球根源音乐节到芝加哥世界音乐节、里士满民间音乐节,从密歇根大学到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再到肯尼迪艺术中心,这个活跃于皖北民间婚丧嫁娶仪式的家族乐班,把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传播到了世界舞台,用纯正的中国吹打乐征服了观众。

    音乐不可思议,观众很快融入

    本次巡演团队成员包括周家班第五代传承人周本祥、周本玲、周中华、周本付、周本金、张素荣,第六代传承人周计永,加上领队周本明共8人。其中,周本祥已近七十高龄,是周家班目前技艺传承最圆满的老艺术家。

    9月23日,第20届芝加哥世界音乐节最后一天,周家班的第4场音乐会在风景如画的密歇根湖海军码头举行。音乐会第一首曲子是周中华担任主奏的《百鸟朝凤》,由于舞台与观众所在的草坪很近,演出一开始,张素荣就从草坪间发出一声“鸡鸣”,台上乐手开始和他呼应。

    周家班的《百鸟朝凤》是个民间版本,不仅有鸟叫,还有鸡叫、狗叫、小孩啼哭等。乐手在演奏时不只模仿动物叫声,也会配合一些形体动作,比如学母鸡走路、表演捉鸟等,使演奏呈现一种戏剧性。

    “周家班的音乐会是我看过最震撼又多姿多彩的演出之一。如果你住在波士顿、里士满或华盛顿,去听他们的音乐会吧,这是真正原汁原味的中国音乐,很少有机会在北美听到。” 观众戴维看过周家班的演出后在Facebook上这样留言。去过中国16次的戴维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兴趣,还会演奏唢呐,此次他专程驱车4小时来看周家班的演出。

    为了与观众深入互动,周家班在演出的同时举办了12场工作坊活动。在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考虑到观众的专业水准,交流以篇幅较长又极具地域特色的《咔戏》开场。周本祥用自制乐器“把攥子”模仿豫剧包公戏里的唱腔,戏中不同角色的音色和中国戏曲热烈的节奏扑面而来。在周家班成员的示范演奏下,同学们还纷纷上台学起了《庆贺令》。

    爱尔兰科克大学音乐系教授施祥生评价,周家班代表着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中国声音,虽然他们高超的演奏技巧使得音乐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观众却可以很快融入。

    以实力回应质疑

    美国当地时间9月28日晚,周家班在位于安娜堡的密歇根大学门德尔松剧院举办的音乐会上,《庆贺令》《百鸟朝凤》《雁落沙滩》《打枣》等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音乐汩汩流淌。

    来自特拉弗斯的尤金·杰尼曼也在观众席落座,他是特拉弗斯一座博物馆的馆长。此前,周家班美国巡演的经纪人曾联系他希望在他的博物馆演出,但由于担心卖不出票他拒绝了这一提议。如今他后悔了,因为演出中音乐的丰富性和内涵远超他之前听到的,为此,他特意向演员们道歉。

    这样的误解发生了不止一次。在肯塔基州,周家班获邀在该州莱克星顿小镇参加一档电台节目的录制。该节目主持人米迦勒·乔纳森也是一名音乐人,演出前他并不看好周家班,只给了周家班表演两首曲子共10分钟的表演时间。可当嘹亮的唢呐响起,《庆贺令》的喜庆氛围和《咔戏》的高超技巧征服了现场观众,也让米迦勒·乔纳森转变了态度,他主动过来和演员打招呼,并面对摄像机镜头表达了对周家班的欣赏。

    抛开偏见享受音乐

    作为职业乐师,周家班至今已传承七代。在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的带领下,周家班不仅像先辈那样游走于黄淮大地,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华裔作曲家瞿小松将周家班的音乐称为“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他解释道:“元气,是最根本的生命力,是走遍世界都能触动人心的力量。”连续两年出国巡演积攒的人气和肯定,让周家班愈加坚定了把祖辈的饭碗传下去的信心。

    为了让巡演的热乎劲儿保持下去,回国休整仅一天,周家班便登台正乙祠戏楼,以一场近3小时的演出表达对关注周家班的朋友们的感谢。演出现场,周家班照旧很卖力气,演出没有节目单,吹完常演的曲子,主持人又让观众点节目,全场还是那么热闹。

    “在国内,有些人会带着偏见选择和欣赏音乐,认为吹打乐是俗的、落伍的东西,登不了大雅之堂,这些偏见不仅影响了人们对音乐的感知,也使人与好音乐失之交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张欣说。因为被周家班的音乐所感染,张欣连续两年跟随周家班出国巡演,见证了周家班一路走来的荣耀和艰辛。

    “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浮沉。”这是周家班代代相传的祖训,也是周家班承袭至今的风骨。一直保有执着和坚守,周家班不满足于“吃老本”,而是选择用农村汉子的倔劲儿蹚出一条大道,彰显这项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古老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