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科技·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 闻

第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山东戏曲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观察
图片新闻
在思考和互动中实现创新发展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曲词撰写人才培养”项目结业
中国美术学院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亮相北京
浙江传媒学院探讨传媒高教40年的传承与创新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8-11-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思考和互动中实现创新发展
——第二届“科学与艺术”高峰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连晓芳

    近年来,科学与艺术领域的高速发展和深度变革,促使两者在多个层面产生融合。在传统学科边界不断被打破、跨学科研究领域不断生成的趋势下,有必要对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与碰撞进行深入探讨。11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和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第二届“科学与艺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作为首届中国科学院科学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以“反思·互动·创新”为主题,围绕科学透视艺术、艺术助力科学传播、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现状的反思、艺术与科技创新方法论等议题展开讨论。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异彩缤纷的艺术呈现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推进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是创新科技、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李锋介绍,本次论坛以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为宗旨,希望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形成科学与艺术的学术共同体,寻求科学与艺术融合之根本,探索科学与艺术发展之路径,夯实科学与艺术的学术理论基础,助力我国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

    前不久,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与科技跨学科创新型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集艺术与科技于一体的20件作品展示了艺术领域新的创作方向。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表示,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这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求创作主体有魄力脱离舒适区,投身未知的领域。对科技工作者而言,同样面临类似的状况,如何抓住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机会和风口,突破单学科带来的视野限制而另辟蹊径,这也是当下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在题为《科技时代的艺术教育》的主旨报告中,从艺术与科技的当代关系、科学素养与人文教育、艺术家的科技思维3个方面出发,深入分析了科技时代艺术教育的新特征,并结合四川美术学院近年来在艺术与科技方向的实践探索,对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实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贯通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从文艺复兴研究院的项目“世界艺术小镇”入手,分享了在“艺术小镇博物馆化”的建设构想中,如何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丝绸之路上的壁画、雕像、寺庙等进行复原、再现的经验,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前沿科技与古代艺术结合的魅力。“博物馆综合体融合教育、旅游、科技体验于一体,具有文化吸引力和交流传播的功能,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与‘向中国讲好世界故事’的重要载体。”丁方说。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介绍了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发展规划以及正在进行的虚拟现实与智能媒体项目。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洁则阐述了3D打印、人脸捕捉、运动捕捉等技术的发展对雕塑、陶艺、绘画的创作方式及作品形态产生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为此,本次论坛还设置了“科学与艺术的融通研究与人才培养”和“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通,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两个主题分论坛。在分论坛中,各艺术学院代表与科学领域专家就如何在新时代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与共生进行了交流,并达成了未来深化合作的意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