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综合

第3版
创意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圆满落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课件发布
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
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福州开幕
成都:天府文化闪耀世界舞台




 中国文化报 >  2018-11-2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都:天府文化闪耀世界舞台

    本报记者  叶  飞  李  雪

    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近10年增长10倍……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成都越来越受世界瞩目,逐渐从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为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如今,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交汇点,作为国家文化交流窗口的成都大放异彩。

    逛武侯祠、看大熊猫、吃四川火锅……今年10月,借着在成都参加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的机会,不少远道而来的阿拉伯艺术家不仅见识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深切感受到了成都“巴适”、安逸的当代生活乐趣。

    “‘欢乐春节’活动、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巴拿马‘感知中国·成都文化展’、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贾李斌细数今年成都参与的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时说,“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成都都丰富着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同时也紧紧抓住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对外交流、对外传播、对外贸易‘三位一体’,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创新为动力的对外文化工作新格局。”以今年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为例,不仅促成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创产业交流合作中心在成都落地,还首次举办贸易洽谈会,形成合作意向170个。

    正有越来越多的成都本土企业搭上改革的列车并从中获益。

    “十多年前,我因为求学来到成都,便爱上了这座城市和谐包容、创新坚韧的气质。”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温雪倩说。据介绍,2014年,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成立,重点布局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创开发两大领域。同年,温雪倩创办的成都艺术品保税仓正式揭牌,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首个专门的国际性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也是继北京、上海、福建厦门后,我国第四座同类型保税仓库。“同时,我们将波兰文化节、意大利温布里亚音乐周、美国文化月等相关国家的文化品牌引进成都,让市民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海外文化的独特魅力。”温雪倩说,“文化可以与科技、金融、旅游商贸等多个产业跨界融合,为天府文化赋能,让文化产生经济价值。”

    越来越开放的成都不仅以包容的胸怀看待多元文化,对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也起到了显著辐射作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就包括已在成都举办六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节期间,国内外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汇聚一堂,共商保护传承大计。从2007年的11类270项节会活动到2017年的300余万人次现场观展、8100多万元交易总额,借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演出、论坛,成都非遗节向世人呈现了世界各国独具魅力的非遗,并彰显了我国在非遗保护领域作出的巨大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这样盛赞:“成都是举办国际非遗节的绝佳城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入选城市和‘美食之都’,成都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生动展示了非遗对促进社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11月7日,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赴香港签订一笔5000万元的授权大单。“这次是与荷兰的梵高艺术博物馆合作,我们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传统手工艺品要将传统与时尚结合,需要手工艺人敢于二次创新。”杨华珍说。作为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引进的国家级藏羌织绣大师,杨华珍多次参加成都市组织的香港国际授权展展团,通过和300多位汶川地震灾区的绣娘合作,使羌绣从震前自产自销的日用品华丽转型为与星巴克、欧莱雅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的文创产品。

    汶川地震曾让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主要聚居地化为废墟。杨华珍在知天命的年纪改变了人生轨迹,开始探索羌绣技艺传承。如她所愿,今日,这些艳丽繁复的图案和作品远销海外,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羌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