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化遗产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新年好展不可错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巴蜀大地风光好
黑龙江横道河子镇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
300件(套)精选文物荟萃“车尘马迹——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展
山东开展“莒县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分析检测工作
“2019非遗时尚中国行”探索非遗跨界发展新路径




 中国文化报 >  2019-01-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巴蜀大地风光好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近日,首届全球“杜甫诗歌奖”当代原创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活动自开展作品征集以来,短短19天时间就收到来自成都42所学校的856篇作品,在活动辐射带动下,成都中小学生越来越喜欢传统诗歌。这只是四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近年来,四川各级文化部门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成绩斐然,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正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结果。

    博物馆优秀教育品牌涌现

    “孩子们在讲这个景点,我们赶紧听一会儿。”近日,一群神秘的“草堂小小讲解员”在杜甫草堂茅屋故居外进行上岗前的“摸底测验”。孩子们时而声情并茂地吟诵杜诗,时而绘声绘色地讲述草堂的故事,热闹、诗意的气氛吸引众多现场游客驻足聆听。

    2013年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我是草堂小小讲解员”特色活动,以文化推广小使者的身份介绍草堂,传播诗歌文化。每年暑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招募新成员,经过茅屋故事、杜甫生平、诗歌楹联、讲解技巧、博物馆日常英语等专业知识培训后,孩子们正式上岗,每个月至少完成两次讲解任务。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招募并培训600余名学员。

    口齿伶俐的“小小讲解员”不仅要传播诗歌文化,还要积极参与在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的成都诗圣文化节、“世界读书日”等各类文化活动。“这点非常重要,比如小学教材中对书法的介绍很少,而‘小小讲解员’不仅能够在草堂受到专业的书法培训,还能动手体验拓印等传统技艺。”“我是草堂小小讲解员”选拔评委孙郁说。

    同样,在四川博物院,“小小讲解员”活动已走过8个年头。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小小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服务的优秀品牌,是迄今为止社会效果最好的活动之一。通过“小小讲解员”,四川博物院在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与成都20多所中小学校签署协议,共同着手建立稳固的馆校合作机制。

    进校园热情逐年高涨

    2018年10月28日,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川剧传习展(汇)演活动在成都锦江剧场举行。展演刚开始,彭州市天彭镇西郊小学带来的传统川剧《拦马》就引来现场观众热烈喝彩,小演员们平均年龄不到10岁,演得有模有样,唱腔、台风、扮相俱佳。有观众感叹:“小演员们不仅还原了折子戏的经典桥段,还将课本里的故事、寓言等进行改编,用川剧形式鲜活表演出来,寓教于乐,这种传习形式特别棒!”

    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让富有地方特色的川剧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成为各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在四川,得益于省内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的有益探索,“川剧进校园”逐渐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自2012年起,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和四川省川剧院整合全省川剧资源,先后在成都、遂宁、自贡等地的30余所学校建立了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基地。在学校层面,对于被列入川剧传承示范基地的特色学校,政府提供2万元至4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服饰采购和创作等,政府在优秀剧目创作上还给予适当补贴。

    每年一届的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是全面展示基地教育的平台。以此为契机,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与多所小学开展合作,扩大了川剧的传承阵地。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跃说:“‘川剧进校园’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受众,为传统戏曲发展奠定基础。”

    几年下来,四川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活动从起初的覆盖7个市州到如今覆盖19个市州,共3000名师生、数百个节目参与选拔,参演学校热情逐年高涨,已成为四川强化传统戏曲普及教育的重要抓手。

    进一步增强社会认同感

    2018年12月11日,在成都市博物馆的“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40年”特展上,陈梦竹花了一个小时紧跟在讲解员身后,津津有味地听着讲解。“我一有空就会带孩子来这里。作为四川人,我希望自己和孩子能把四川文化了解透彻。”陈梦竹告诉记者,博物馆的讲解十分有趣,每一次讲文化典故的方式都不一样,不知不觉中,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对文化研究的兴趣也更大了。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孩子舞台表现力越来越强,对川剧的兴趣越发浓厚,经常在家自主练习。”成都市康河小学学生周渝霖的家长表示,孩子在校学了4年川剧,变化特别大,也越来越自信,如果孩子未来打算入行,她将全力支持。蒋一诺的家长兰天在网上看到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2013年访问成都时与“草堂小小讲解员”互动的场景,便决定让孩子参加培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项优秀的课外教育活动,能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兰天说。

    根据四川省委、省政府2017年10月印发的《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未来四川将继续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鼓励青少年积极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参与文化创作,大力支持青少年题材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和推广交流等,促进青少年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力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