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弋
每年情人节,商家总是打着“为你爱的人”消费的名义,赚得盆满钵满,有新意、有互动的节日营销也成为时下年轻人愿意买账的商业手段之一。
茶咖品牌锁定商机
在北京三里屯,奈雪的茶和喜茶这两个茶咖品牌间一直在打营销战。情人节期间更少不了这些品牌的身影。
早在2月12,奈雪的茶便在微博上发布了情人节将推出的新品——“大咖柠檬”和“大咖橙子”。在推出新品的同时,其也不忘借助这个机会,与多品牌联动,提高其它关注度:比如,与Darry Ring(钻戒品牌)合作,购买钻戒的情侣可获限量钻戒杯套的活动。
除此之外,其它茶咖品牌则是在情人节当天,选择了更为传统的“折扣”打法。通过折扣套餐这种更加实惠的方式来刺激顾客购买。例如,2018年末在北京新开业的谢谢茶,在情人节推出了限量特价套餐,粉红色的茶品搭配情人节当天的主题,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而瑞幸咖啡在情人节推出两款主题卡面的电子卡,通过APP内进行充值,也可转送伴侣或朋友,附带节日蜜语。在刺激顾客消费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与品牌间的互动性。
年轻人成主攻对象
情人节当天,手机品牌的营销方法也十分多元。手机品牌vivo与LAMY凌美、护肤品牌OLAY、音响品牌Harman、微猛鲜花、奈雪的茶5个品牌合作推出情人节“宠爱礼包”。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vivo的用户画像中,16岁至25岁群体占40.8%,26岁至35岁群体占48.7%,可见vivo的受众中年轻群体是中坚力量。而它选择合作的5个品牌,以奈雪的茶为例,受众大多集中在16岁至35岁的年龄层,同样是年轻群体,且受众中女性占大半以上。因此,这5个品牌从受众来讲,符合vivo主打年轻群体的定位。
而小米手机在节日当天,线上与其代言人王源联动,推出“9座城市地标都有你的名字”活动,随后活动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在情人节“以爱之名”派遣快递员将玫瑰与小米8青春版手机速递到小米粉丝手上,并用赠送的小米8拍照记录。这一波深入到用户群体中的操作,不仅大大提高了品牌关注度,也间接加强了粉丝对于品牌的忠诚度。
线上营销花样繁多
从网易云音乐热情的鲜红幕布中,那个黑色磁盘上“游动”的唱针,到汽车和服饰、零食,情人节变成了商家们的狂欢日。除了线下销售,很多品牌也动起了线上营销的脑筋。
一方面,利用心愿单、礼物指南等方式吸引购买力。比如,很多品牌只考虑了有伴侣的购买对象而忽略了处于单身的消费者购买力,这样不仅容易失去部分消费群体,还容易在海量情人节广告中让本来有消费潜力的消费者产生反感。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时尚品牌House of Fraser将目标锁定在那些与朋友或与闺密共度节日的人群身上,除去暧昧的粉色,黑色、红色同样吸引了闺密或单身者的购买热情。
另一方面,赠送礼品卡、分性别导购同样可以赢得消费者好感。通过细分性别的方式收集关注者和购买者的数据,并创建专属细分优惠。例如,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商店的情人节促销优惠中,便将男性和女性分开设置,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让消费者的目的性增强。
另外,承诺准时送货也是商家给消费者吃下的一颗定心丸。如今,很多人选择电商消费为的是方便、优惠又有效率,但线上消费有时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比如产品质量、是否准时送达等问题。如果在情人节当天或前一天订购商品可以准时送到消费者面前,无疑对于品牌本身是个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