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题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4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话剧《苍穹之上》: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
话剧《苍穹之上》获专家学者好评




 中国文化报 >  2019-03-0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剧《苍穹之上》获专家学者好评

    2018年12月7日、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原创话剧《苍穹之上》在成都西南剧场进行了两场演出。12月9日,在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鸿亮主持的专家研讨会上,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评论家陈先义,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表演艺术家李法曾,《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玉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国务院参事、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等国内文学戏剧界专家学者对该剧予以中肯评价。

    话剧《苍穹之上》讲述的是中国航空工业战线科研和制造人员薪火相传铸造国之重器的英雄故事:上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正在研制中的战机被迫下马,江川等年轻飞机设计师不得不转入民用产品的研发。这时,总设计师万知远从北京带回了国家决定上马型号战机工程的重大喜讯,重新燃起了江川等航空人的梦想与激情。剧情围绕着这群“追梦人”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展开,描绘了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首飞当日,最新型、最先进的型号战机一跃成功!大家激动地唱起了《歌唱祖国》,歌声雄浑激昂,与战机的轰鸣声汇合成气势磅礴、震彻云霄的交响……该剧是四川人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作为创作方向和宗旨的一次有力实践,是对四川省军民融合取得的成绩进行精彩的舞台艺术呈现。

    专家研讨会上,王树增认为,话剧《苍穹之上》是一部英雄主义的颂歌,书写了平民英雄。该剧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实事求是精神。这部戏展现了平民英雄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担当,正所谓平民英雄是支撑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本剧抓住了这一点,奠定了这部戏在当代中国舞台艺术上的地位。

    陈先义表示,这些年真正表现高科技行业、描述前沿话题的剧作并不多,话剧《苍穹之上》填补了这个不足,是一部引领中国话剧创作方向的新作。这部戏写的是老百姓关心的、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展现出平民英雄人物的命运与贡献,这是《苍穹之上》最成功的地方。另外,整部戏贯穿了一种工匠精神,而我们国家现在正需要这样的精神。这部戏的现实意义极具典型性,在这个背景下,讲人物命运,讲我们国家的命运,是很有说服力的。

    《苍穹之上》深深感动了李法曾。他认为,该剧展现了航空英雄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们的责任与担当,这种精神深深鼓舞着观众。该剧十分生动,并且形成一个有趣的前后对比,真实地把当时的社会情况写出来了。全剧结尾,飞机首飞成功后,所有人齐唱《歌唱祖国》的那一刻,观众被深深感动。共同的心声、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这些因素将整部戏升华到一个高度,形成一个完美的结局。

    “国家形象、国家意志、国家行为、中国精神,我觉得这部作品是具有代表性的,有着它的价值意义。表现几代航空人的理想追求、奋斗和奉献,在舞台上达到了它应有的效果。”刘玉琴感叹道。她认为,一个时代要留下一个时代的记录,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文艺气象,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这是艺术家责无旁贷的责任。航空人把民族的希望担在肩上,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这样的作品,可以长志气、聚人心、振士气。另外,她赞扬这部戏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专业质感,并且剧情真实可信、有历史感,写出了航空人的精神与情怀。四川人艺的演员表现得非常好,演员对于人物的处理很自然、老到,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功之作。

    刘平认为,编剧能写出《苍穹之上》这样的戏非常不容易。剧中写得最成功的是知识分子形象,尤其是江川和他的妻子,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以及教育孩子几方面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那种情感写得非常真实,正如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的默默奉献,传达出他们的精神,这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蔺永钧评价道:“这是一部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上乘之作。”他说,《苍穹之上》在思想上追求了一种精神,在艺术上追求了一种精湛,在制作上追求了一种精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